胃炎是胃黏膜充血水肿的疾病,其类型包括急性和化脓性胃炎。化脓性胃炎可见白细胞升高,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导致贫血。胃炎的确诊需依赖胃镜检查,血常规无法单独诊断,因为其结果可以与多种疾病相关。
日期:
阅读:28
血管炎的血常规可能正常,或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化脓性血管炎可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常规不能确诊血管炎,但可排除感染、贫血和出血。
日期:
阅读:41
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或应激,胃炎患者疼痛引发应激可致此情况。急性化脓性胃炎常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而慢性胃炎通常正常,但合并感染时可能也会出现偏高情况。
日期:
阅读:26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常规表现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偏低,红细胞数量及其相关指标也偏低,导致正细胞性贫血,淋巴细胞比例则可能升高。这些变化可能引起出血等症状。
日期:
阅读:31
幼儿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是必查项目,常表现为白细胞升高、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常见类型,确诊依赖于骨髓穿刺等检查。目前该病的治疗效果良好,结合骨髓移植,治愈率较高。
日期:
阅读:31
白血病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白血病时,血常规可能滞后出现异常,通常会先出现骨髓变化。血常规中白细胞会有明显升高或下降,而严重病例则可能出现整体血细胞异常。慢性白血病则表现为骨髓和外周血比例相似,大多白细胞数量较高。
日期:
阅读:21
白血病化疗后,血常规检查至关重要,需动态监测。化疗初期白细胞显著下降,可能降至零点几,此时骨髓代偿增生,正常造血未恢复。随着化疗进行及升白药物使用,血常规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完全缓解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可恢复正常。
日期:
阅读:38
卵巢癌的诊断涉及血液检查、特异性抗原如CA125的检测,若CA125显著升高可怀疑卵巢癌。需进一步影像学检查(B超、CT、磁共振)以及必要时的穿刺活检。治疗首选手术,亦可进行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日期:
阅读:32
甲亢的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是其中一部分,能检测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以判断甲亢状态。其他检查如B超用于观察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症状包括突眼症、内分泌改变和情绪不稳等。
日期:
阅读:49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检查项目包括内分泌激素的检测,如垂体后叶素和性激素六项,还需评估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进行血常规检查。手术时还需进行输血前检查。
日期:
阅读:48
血常规检查无法判断胃炎,主要分析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情况。胃炎诊断依赖胃镜及胃功能检查,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虽然血常规能反映感染或贫血状态,但不能单独用于胃炎诊断,因其异常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
日期:
阅读:24
淋巴瘤是一种发生在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血常规检查不能有效判断,需通过淋巴结活检确诊。如侵犯骨髓需骨髓穿刺。治疗主要靠化疗,霍奇金淋巴瘤可应用局部放疗。
日期:
阅读:30
血常规可以初步筛查白血病,白细胞严重升高或偏低时需排除白血病。结合白细胞比例变化,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偏高而中性粒细胞偏低提示可能有白血病,需做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骨髓穿刺活检以确诊。
日期:
阅读:30
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情况在血常规中可能升高、正常或偏低。早期白血病或经过化疗完全缓解的患者,血常规可恢复正常,因此正常的血常规并不排除白血病,具体表现与白血病的发展阶段和类型有关。
日期:
阅读:32
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偏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稚淋巴细胞比例超过30%,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偏于成熟且幼稚细胞比例低于30%。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贫血和血小板偏低。
日期:
阅读:30
急性胃肠炎的血常规特点缺乏特异性,可能正常或异常。饮食不当或受凉时,血常规一般正常。明显的呕吐和腹泻可导致脱水,血液浓缩,白细胞和红细胞增高。急性化脓性炎症则伴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表明感染。
日期:
阅读:42
确诊肺心病需要进行肺脏和心脏的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肺功能实验、胸片、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肺功能实验可以发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而心脏彩超可能显示右心脏增大。结合临床症状,才能最终确诊肺心病。
日期:
阅读:36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三细减少,白细胞偏低,贫血时血红蛋白降低,且为正细胞性。血小板明显下降,可能导致出血,需与白血病相区别,后者因骨髓抑制所致。
日期:
阅读:32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功能衰竭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血常规检查是诊断的必查项目,但并不能确诊,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等。
日期:
阅读:35
文章讨论了白血病和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指标的重要性,指出白细胞总数的明显升高或下降以及单核细胞的比例提高可能指示白血病。由于仪器无法区分幼稚细胞,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诊断。
日期: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