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检查可以看到粘液,主要通过大便外观和显微镜检查进行判断。黏液便是肉眼可见的,可能含有白细胞或红细胞。大便干燥时,肠粘膜会分泌保护性粘液以润滑,防止刺破肠粘膜,而感染可能导致的粘液便则会有白细胞存在。
日期:
阅读:42
肠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肠胃炎可能出现大便异常,如白细胞或红细胞,而慢性肠胃炎大便通常正常。然而,在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大便中可能会出现红白细胞。因此,是否正常需具体情况而定。
日期:
阅读:39
抽血要求严格的顺序及颜色区分。首先为血培养,接着是无色微量元素测定,再为蓝色的凝血功能,黑色的血沉,黄色或红色的血清管,肝素管的生化测定,以及紫色的血常规测定,最后为灰色管的血糖测定。
日期:
阅读:30
大便常规化验由消化内科或肛肠科医生开单,随后在检验科进行。留取大便时需使用干燥、无水的大容器,并挑取表面有黏液、血液或颜色深、烂的部分进行检查。这样能更有效地进行大便的相关检查。
日期:
阅读:57
大便常规检查无法确诊肠癌,只是一个筛查手段。如果发现红细胞或白细胞,可能提示出血或感染,不能单纯怀疑肠癌。确诊肠癌需要通过肠镜检查并进行病理组织活检。
日期:
阅读:49
结肠炎的症状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右半结肠炎可能大便检查正常,左半结肠炎则可能出现黏液和脓血。普通肠炎检查结果通常正常,需肠镜诊断。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发病时会有阳性结果,但缓解期可能正常。
日期:
阅读:46
大便常规检查包括有形成分、外观、颜色、软硬度及血液等情况的评估,显微镜检查主要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虫卵等。作为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它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的筛查。
日期:
阅读:50
急诊可以进行大便常规检查,主要针对严重的肚子痛、稀便或大便带血的情况。要求检验科在30分钟内出报告,帮助判定感染或出血状况。
日期:
阅读:36
新生儿大便常规检查与成人相似,使用无菌容器进行取样,主要项目包括大便常规镜检、隐血实验及轮状病毒检测。重要指标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有无,影响治疗效果。
日期:
阅读:45
大便常规是一种通过显微镜及肉眼检查大便中有形成分的方法,判断消化系统是否有出血、炎症或感染。这是一种常规筛查实验,若发现问题则需进一步检查。大便常规与肠镜有本质区别,后者具有确诊的价值。
日期:
阅读:31
大便常规检查是通过显微镜判断大便成分,以筛查感染、出血和消化不良等情况。而肠镜检查则是确诊试验,可以观察肠黏膜状态,诊断慢性肠炎及检测息肉和肿瘤,并在需要时进行活检。
日期:
阅读:49
大便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通过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及次数,判断消化系统感染情况。检查可发现寄生虫卵和细菌感染的红白细胞,特定情况可见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异常颜色,如黑色或鲜红色。
日期:
阅读:54
大便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胃肠道问题,主要了解大便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真菌等。对于小孩,脂肪球可能指消化不良;对于成人,大量脂肪球可能提示脂肪泻,见于慢性胰腺炎。检查主要涉及消化道炎症、出血及消化不良。
日期:
阅读:34
正常情况下,体检时不常做大便常规检查,除非有便秘、出血或腹泻等排便异常。大便常规主要筛查消化系统疾病,尽管结果多为正常,但并不代表没有疾病。
日期:
阅读:24
大便常规检查隐血实验阴性表明没有消化道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无红细胞,下消化道出血则可能有红细胞和白细胞,隐血实验阳性。若下消化道出血量大且为鲜血,隐血实验可能假阴性。
日期:
阅读:44
大便常规检查可以在检查前食用茄子,虽然有时会导致大便颜色变深。检查主要评估消化系统的状态,检验大便的颜色和显微镜结果。需避免油腻食物和肉类,特别是动物内脏,以免导致隐血实验呈阳性。
日期:
阅读:34
大便常规检查出现脂肪球,表示消化不良,尤其是脂肪消化不良。可服用健胃消食片和多酶片促进脂肪消化。如有腹泻或便秘,需治疗肠道功能紊乱。脂肪泄可能与小孩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有关,通常会随年龄恢复正常。
日期:
阅读:39
血常规检查正常可排除贫血,但不能排除轻度感染。正常的白细胞水平可能因轻度感染而有所上升而仍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血小板正常并不意味着出血风险低,因为血小板功能不良也可能引发出血性疾病。
日期:
阅读:33
寄生虫感染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感染类型和临床表现。针对蠕虫可用阿苯达唑治疗,原虫则可用甲硝唑。合并胆道疾病的蛔虫感染较为严重,可能需要手术。单纯蛔虫感染通常引发营养不良和腹泻,而阿米巴痢疾可能导致肠出血及穿孔,需关注并发症。
日期:
阅读:33
大便常规显微镜检查发现脂肪球,数量及年龄不同的临床意义不同。小孩子少量脂肪球可能是轻度消化不良,大量则表明严重消化不良。成人大量脂肪球可能是脂肪泻,可能与慢性胰腺炎或淋巴管堵塞有关。
日期: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