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检查是常见的检查方法,目的是查看腰脊部脊髓的脑脊液压力及是否存在颅内感染。该检查可明确感染类型,并帮助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但需在检查后适当休息,以防头疼等不适情况。
日期:
阅读:29
对于正常足月出生的孩子,4到6个月可开始适应辅食,开始时可先吃米粉,逐步增加辅食种类和量。1岁时辅食和奶量各占一半,10个月的孩子可吃米糊、蛋黄等,需注意辅食添加的速度和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日期:
阅读:67
后脑勺反映体表温度,接触枕头导致皮温升高,发烧时全身皮温升高。发烧后出汗较多,后脑勺可能发烫。若体温高于38.5度需服用退烧药,并观察其他症状。
日期:
阅读:44
孩子发烧伴有明显咳嗽和痰时,应考虑支气管炎或肺炎。状态较差需就医,可能需要胸片检查。支气管炎可口服消炎药和止咳化痰药,肺炎应及时输液治疗。高烧可服退烧药,需关注抵抗力及预防措施。
日期:
阅读:46
婴幼儿常见拉肚子需及时治疗,包括止泻、补液、防脱水。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及体温,建议少吃多餐,清淡饮食。如症状恶化需就医,检查大便性状以排除细菌性或轮状病毒感染。
日期:
阅读:31
新生儿期黄疸常见,主要由于胆红素偏高引起,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普遍较轻,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病毒感染等多重因素引起,需针对胆红素数值和持续时间加以分析,及时诊断和治疗。
日期:
阅读:63
在婴幼儿生长过程中,肠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出现大便带血。治疗需化验大便,消炎、补液止泻,必要时输液。若大便明显带血,饮食需减少,避免加重症状。少量血丝可正常饮食,但应以清淡为主。
日期:
阅读:54
新生儿期胆红素偏高常见,会引起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值由胆红素数值决定,若黄疸值高需及时治疗,首先可口服退黄药,若持续升高则需蓝光照射,观察孩子状况,排查病因以便治疗。
日期:
阅读:46
新生儿出生后头围正常增长,但可能因早产、颅骨重叠或囟门过早闭合导致头围偏小。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发育和智力,表现为头围较小。需定期观察和体检,确保孩子正常发育。
日期:
阅读:62
对于十个月的宝宝,嗓子有痰需密切观察,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常因受凉感冒引起,也可能因上火或胃肠道症状而出现。注意翻身拍背排痰,防止感染加重,保持清淡饮食,适量喝水。如情况明显可考虑使用止咳化痰药物。
日期:
阅读:30
小儿感染性腹泻常见于婴幼儿,主要由病原菌感染引起,包括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和细菌(如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需要及时治疗,保持卫生,防止传播,且可使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
日期:
阅读:38
婴幼儿或儿童期出现发育迟缓较为常见,其原因多样,其中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是重要因素。发育迟缓可能导致出生后体重低、早产等情况,这些都将影响孩子的未来发育。观察和定期体检是必要的,若有发育落后趋势需及时干预。
日期:
阅读:38
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定期洗澡是非常必要的。因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需保持皮肤清洁以防不适。洗澡水温应保持在26到32℃之间,避免温度波动过大,以免导致孩子受凉或皮肤损伤。
日期:
阅读:44
新生儿或小婴儿中常见房间隔缺损,大多数情况下对心脏功能无不良影响,通常不需要手术。定期复查心脏彩超,一岁后再复查即可。如仍有明显缺损且影响心脏功能,需考虑手术修补。
日期:
阅读:33
小儿肺炎是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尤其在秋冬季节多发。治疗首选输液,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有痰可用氨溴索,咳嗽严重者可进行雾化吸入。需观察孩子状态,必要时住院。
日期:
阅读:44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通常由感冒引发,表现为咳嗽有痰、发烧、精神状态差等。严重病例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导致症状不明显。需综合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日期:
阅读:35
青枝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特点是骨折但骨皮质连续,无明显移位。经过手法复位后,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愈合需约三个月,期间要注意固定,避免明显关节活动。定期复查可观察愈合情况,青枝骨折一般不会影响未来发育。
日期:
阅读:56
三个月以内的孩子容易出现恶心、呕吐或大便异常,主要因胃肠功能弱。通常情况下不会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受凉或饮食不当可能导致症状。如持续存在,可考虑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同时注意饮食量和喂养姿势。
日期:
阅读:44
拉肚子在婴幼儿中常见,需及时治疗以防脱水。多喝水,出现呕吐或明显腹泻时需考虑输液。可考虑蒙脱石散等药物,观察大便情况。如有黏液、脓性或血丝,需化验大便。注意精神状态和小便,治疗后可逐渐改善。
日期:
阅读:41
在婴幼儿和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腹泻情况十分常见。需要及时治疗,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并选择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以免加重症状。腹泻期间应避免豆浆等难以消化的食物,恢复过程通常需要5到7天。
日期: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