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健口服液是无限极的一款保健品,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主要成分包括香菇、茯苓等中成药。虽然具一定保健效果,但并不具治疗作用。儿童也可以安全服用,适合饭后或饭前饮用。
日期:
阅读:29
呋喃坦啶是一种广谱抗菌消炎药,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尿路感染、膀胱炎等。口服后迅速吸收,可通过肾脏排出。通常副作用较少,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甚至过敏反应。
日期:
阅读:48
在婴幼儿生长过程中,常需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口服液因外形和口味易于儿童接受。对症用药一般无副作用,但如有过敏或胃肠道症状,应停止使用。适应情况下可继续服用相关保健产品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
日期:
阅读:26
合生元益生菌是一种常见的保健品,主要成分为活菌剂,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和食欲。适合有消化不良和菌群失调的情况,通常可长期服用。其主要作用为辅助调节,无法直接治疗疾病。
日期:
阅读:41
乳果糖口服溶液是一种治疗便秘的处方药,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对于有明确便秘症状的婴幼儿,建议首先进行饮食调节,如多喝水和吃水果蔬菜,如无改善可考虑使用,但一般适合一岁以上的婴幼儿。
日期:
阅读:32
异丙嗪是一种西药,主要用于缓解过敏及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帮助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可适用于小儿,但用量需按体重控制。该药物也有针剂形式,通常副作用较少,但不适用于早产儿和新生儿,以免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日期:
阅读:39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行为多动和注意力缺陷,较常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六岁以上的儿童如有明显多动表现可考虑多动症。治疗通常包括药物干预和行为矫正。多动症有多种类型,需综合管理。
日期:
阅读:33
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包括生长发育异常、血糖和电解质失调等。西医的内分泌科主导治疗,而中医在调节内分泌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如中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针对相关疾病,患者可考虑中医药物调理。
日期:
阅读:44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可能与生活环境、体质和饮食变化有关。其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初期可能误认为感冒。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时需考虑鼻炎,预防和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缓解措施,必要时可使用药物治疗。
日期:
阅读:42
小儿清肺口服液是一种用于小儿咳嗽的非处方中成药,主要成分为麻黄、苦杏仁、甘草和桑白皮。该药物有助于清肺化痰和止咳,适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及发热等症状。使用时需注意观察其他症状,确保正确治疗。
日期:
阅读:39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呼吸道症状,主要在春秋季节加重,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等,可能伴随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症状虽通常不会影响眼睛,但可能导致眼睛肿胀及其他过敏反应。
日期:
阅读:33
感冒是小儿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症状,表现为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和发烧等。根据中医理论,感冒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需要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并建议多喝水以促进恢复。
日期:
阅读:39
秋冬季节常见腹泻,尤其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表现为水样或蛋花样大便,频繁排便。需及时补液,以防脱水,影响脏器功能。建议多喝水,口服补液盐,并配合止泻药物。
日期:
阅读:34
乙脑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脑炎,具有一定传染性。接种乙脑疫苗能有效预防乙型脑炎,但并不能完全防止感染,仍需注意防范。疫苗接种一般副作用较小,适合强制接种,如有反应可对症治疗。
日期:
阅读:29
小儿腹泻在秋冬季节较为常见,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治疗时应及时使用蒙脱石散和口服补液盐以防脱水。如有细菌感染,需化验大便并考虑消炎药和益生菌,治疗周期约一周。
日期:
阅读:30
发烧是儿童常见症状,可能由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或胃肠道原因引起。处理原则是及时退烧,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并结合物理降温。观察其他症状,针对原因进行治疗,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高热惊厥。
日期:
阅读:34
鞘膜积液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孩子。大部分情况下可自行吸收,无需特别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如积液持续或加重,可能考虑一岁后进行微创手术。整体预后良好。
日期:
阅读:34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半个月内消退,无需治疗。若黄疸值过高需测量,10-15之间可口服退黄药物,超过15需蓝光治疗。若持续存在,需检查病因,包括母乳性黄疸及病毒感染。
日期:
阅读:38
小儿肺炎是常见病,多由病毒、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引起。治疗通常需要输液应用抗病毒或抗生素,严重病例或需住院。支气管镜可用于检查异物并进行肺部灌洗。大部分情况下,肺炎可通过输液治疗好转。
日期:
阅读:19
小便发黄在婴幼儿中较常见,通常因水分摄取少、上火或腹泻等情况引起。单纯的小便发黄一般无大碍,适当补水可改善。但如伴有尿道口红肿或尿路感染症状,应进行尿常规化验。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相关问题。
日期: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