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大孩子白天能够控制排尿,若出现不自主排尿,应就医检查腰椎和神经系统异常。专注于某事也可能导致偶发性排尿问题,随着年龄改善。有些孩子夜间遗尿可需要药物治疗,需注意心理因素及尿路感染对排尿的影响。
日期:
阅读:40
婴幼儿摔倒是常见的现象,通常不会影响生长发育。但满月的小婴儿摔倒需密切观察,包括吃奶情况、囟门状态和精神状况。如有剧烈撞击,应及时就医,检查颅脑是否有损伤。
日期:
阅读:37
婴幼儿和儿童的心率通常比成年人快。新生儿心率可达130-140次/分钟,一岁以下婴儿为110-130次/分,二岁为96-115次/分,三岁为86-105次/分,七到十四岁儿童为76-90次/分。成年人心率一般在60-70次左右,90次以内均可接受。如果没有不适症状,这些心率都是正常的。
日期:
阅读:42
对于小孩,出现两三天一次大便的现象是常见的,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可能大便偏稀偏多,而奶粉喂养的孩子则可能偏干偏少。关键在于观察饮食与肛门排气情况,一般情况下无不适症状即可接受。如果问题持续,可以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
日期:
阅读:33
大便发黑可能由饮食或消化道出血引起,需要化验;而大便深绿色一般与消化不良相关,通常由受凉或饮食不当造成。改善消化可考虑益生菌和中成药。同时,注意腹部保暖和饮食调节,母乳喂养的妈妈应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日期:
阅读:47
胀气是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特别是在胃肠功能较弱的孩子身上。诱因包括受凉和饮食不当。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通常会减轻。对于明显的消化不良,建议使用益生菌和中成药进行调理并观察其他症状。
日期:
阅读:40
排气操并非医学名词,而是针对儿童的被动活动。通过轻揉肚子和肢体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及改善消化和食欲。一般情况下,适度的被动活动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且无明确的次数要求。
日期:
阅读:49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会摔倒,通常不需特别治疗。需观察摔倒后是否有明显外伤、肿胀或其他异常情况,如哭闹时间、精神状态等。局部皮下血肿可冷敷减肿,24小时后可热敷促进消肿。
日期:
阅读:36
儿童和婴幼儿期出汗多很常见,原因可能包括缺钙、体虚、代谢旺盛等。如伴有睡眠不稳可补钙,生病时注意保暖和饮水。适当使用玉屏风颗粒可减少出汗。
日期:
阅读:39
家长感冒,尤其是妈妈,容易通过密切接触传染给孩子。需要严格隔离,戴口罩并减少接触。母乳喂养可继续,但需注意药物对母乳的影响。避免密切接触,注意防止孩子受凉,保持抵抗力。
日期:
阅读:49
皮肤表面温度不能完全反映体温,不同部位温度差异明显。发烧时皮肤温度波动,手足可能发凉而其他部位发热。后脑勺因接触枕头易发热、出汗,即使局部温度异常,整体体温仍可能正常。这种情况通常无需担心。
日期:
阅读:44
新生儿腹部稍胀,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和异常大便。母乳喂养时更明显,若大便正常且通畅,通常无需太担心。如果持续腹胀伴有异常大便,应化验以排除小肠结肠炎,若仅腹胀可考虑益生菌调节。
日期:
阅读:38
孩子摔倒后可能导致嘴唇粘膜破裂出血,通常不需要特别治疗,可自行止血并逐渐恢复。若损伤严重可考虑缝合,愈合后不影响外观或功能。轻度损伤多为自愈性,无需特别处理。
日期:
阅读:33
婴幼儿期出汗增多是常见现象,可能导致皮肤发凉。原因包括缺钙和体虚,需及时补钙和注意保暖。建议可使用玉屏风颗粒改善体虚多汗。
日期:
阅读:53
婴幼儿时期眼睛红肿较为常见,孩子可能因不适而揉眼,手部不洁会加重感染,易出现红肿现象。常见的原因是结膜炎,伴有眼睛红痒可用妥布霉素眼药水治疗,重症需就医,减轻揉眼行为是关键。
日期:
阅读:46
孩子摇头的情况普遍存在,睡眠中摇头可能是由于缺钙导致的不踏实表现,需补钙干预;醒着时摇头可能是主动行为或头皮不适。注意观察和转移注意力,积极干预可逐渐改善。
日期:
阅读:41
孩子打自己是一种常见的阶段性现象,通常与正常的发育过程有关,往往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和行为纠正来干预,便于改善和消失。积极的引导有助于缓解孩子的这种行为。
日期:
阅读:35
一岁儿童出现内斜视的情况比较常见,可能与看近小物品有关。常时间注视小物品会导致眼睛习惯性内斜。通过适当的干预和诱导孩子的视线方向,可以减轻这种现象;如果情况严重,可能需要使用矫正眼镜或手术治疗。
日期:
阅读:48
一岁左右的孩子在学会走路时可能会出现步态异常,如两腿翻开或支撑时间短、易摔倒等;若步行稳定后仍有一脚外撇或不对称,需就医检查髋关节及肢体肌肉情况。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日期:
阅读:44
一岁半的宝宝流口水可能是因为出牙导致的牙龈不适,也可能与口传运动不良或牙齿咀嚼能力弱有关。通过练习咀嚼功能和提供较硬食物,可以缓解流口水情况。同时,孩子在此阶段可能有吃手的行为,需要进行行为干预来改善。
日期: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