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经过正规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可控,通常在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病毒数量会下降,CD4细胞逐渐上升。
日期:
阅读:31
乙肝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但不是100%会被感染,如果体内有乙肝表面抗体则不会感染。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此外还有共用针头、剃须刀等风险。传染性与体内乙肝DNA数值呈正相关,数值越高传染性越强。
日期:
阅读:27
乙肝2、5阳性表示既往感染,现处于恢复期,并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表明不会再感染。乙肝患者需定期复诊,规律服药,评估抗病毒疗效,同时需监测肝脏相关指标。
日期:
阅读:37
乙肝4、5阳性显示既往感染乙肝病毒,传染性需检查乙肝DNA,阳性有传染性,阴性则无。针对肝功能异常及乙肝DNA升高的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
日期:
阅读:26
乙肝患者做B超主要检查肝脏形态结构及是否有病变,早期发现有助治疗。抗病毒治疗需长期用药,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及多项指标,大部分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
日期:
阅读:35
乙肝五项指标不能判断携带者与患者,主要用于检测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保护性抗体。乙肝携带者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且肝功能正常,一般无需治疗。乙肝患者则指肝功能异常且DNA升高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
日期:
阅读:40
乙肝两对半1、35、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需检查肝功能、乙肝DNA等。如肝功能异常需抗病毒治疗,正常则为携带者定期复查,每3个月一次,活动时需治疗。
日期:
阅读:41
男性有乙肝不会遗传给孩子,但婴儿可能通过密切接触感染。预防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通常在婴儿出生后接种三针,大部分婴儿会产生保护性抗体。具体药品使用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日期:
阅读:22
预防乙肝应接种乙肝疫苗,目的是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接种后需注意休息和清淡饮食,出现不良反应如低热、乏力或局部红肿等是常见的,通常会自行好转。如高热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
日期:
阅读:37
乙肝患者不能饮用红酒和其他酒精性饮料,因为饮酒会加重肝脏损害,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保持良好的作息,注意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动物内脏及高脂肪食物,不能饮酒和吸烟。
日期:
阅读:27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有免疫力,不会得乙肝。预防乙肝主要方式是接种疫苗,部分人群可能接种失败需继续接种。建议婴儿广泛接种乙肝疫苗以减少感染率。乙肝患者需正规治疗,大部分病情稳定。
日期:
阅读:33
乙肝小三阳患者需要进行肝功能和肝脏彩超等检查,以确定是否抵抗病毒治疗。若肝功能异常,则需及时治疗;若正常但年龄超过30岁且有家族史,建议进行肝穿刺活检。积极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减少传染和肝癌风险。
日期:
阅读:30
乙肝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影响患者寿命。慢性乙肝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个别患者可能治愈。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可使部分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消失并产生抗体。
日期:
阅读:35
乙肝大三阳的症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如果肝功能正常,患者无不适症状;肝功能异常时,可能出现纳差、乏力、腹胀等不适。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及保肝、降酶,抗病毒可能需长期或终身用药,而保肝降酶治疗可在肝功能正常后停药。
日期:
阅读:32
乙肝大三阳指的是乙肝五项指标135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且传染性强。是否需要治疗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活动期需抗病毒治疗,携带者则定期复查。传染性与乙肝DNA数值正相关。
日期:
阅读:36
乙肝患者不需过于担心,通过正规治疗病情可稳定。就诊于感染科或肝病科,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正常,乙肝DNA阴性,病情稳定。严重患者可能需住院治疗。
日期:
阅读:30
乙肝患者如出现恶心、想吐等症状,应进行治疗而非调理,症状多因肝功能损害引起。需检查肝功能,并在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时给予相应治疗。若肝功能正常,需进一步胃镜检查排除消化道疾病。
日期:
阅读:15
目前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无法治愈,只有少数低乙肝表面抗原患者在长效干扰素治疗下可能达到治愈。大部分患者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常用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需结合具体病情,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日期:
阅读:23
肝硬化的治疗因病因不同而异。乙肝和丙肝引起的肝硬化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中丙肝疗程为3-6个月,乙肝需终生用药。患者还需保肝、降酶、利尿等处理,病情稳定时可用抗肝纤维化药物,以延缓病情进展。
日期:
阅读:40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肝功能正常,通常不需治疗。对年龄超过30岁、有家族肝癌史及乙肝DNA升高的患者,建议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若显示炎症或纤维化达到二级及以上,则需抗病毒治疗,反之则可随访。携带者应注意休息与饮食,避免饮酒和吸烟。
日期: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