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蒜不能治疗乙肝,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且需规律服药。治疗后患者病情可稳定,肝功能正常,乙肝DNA检测不到。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及药物反应不可忽视。
日期:
阅读:42
乙肝携带者在怀孕可能影响孩子,病毒可在宫内或生产过程中传播。为减少感染风险,怀孕后期需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婴儿应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发生。
日期:
阅读:49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确诊依赖于血培养、骨髓培养或粪便培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如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日期:
阅读:36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依赖脑脊液检查,阳性的抗酸杆菌薄膜涂片结合其他结果可确诊。该病情较重,需及时治疗,并监测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定期进行脑脊液检查。
日期:
阅读:37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正常现象,表明曾接种乙肝疫苗或恢复性感染。滴度高表示保护性强,低者建议接种加强针。预防乙肝主要依赖疫苗接种,慢性患者需治疗以降低传染性。
日期:
阅读:13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肝功能异常的处理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治疗药物包括保肝药物和针对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选择药物需结合患者病情,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使用药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日期:
阅读:25
艾滋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主要表现为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及逐渐加重的胸闷,甚至引发呼吸衰竭。治疗首选为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具体药物使用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日期:
阅读:26
不同类型的肝炎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其中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前两者通过消化道传播,后者主要通过血液和母婴传播。治疗上需要保肝和降酶,慢性乙肝和丙肝还需抗病毒治疗。
日期:
阅读:34
结核性腹膜炎的腹水通常为渗出液,检查时ADA值偏高,并可检出抗酸杆菌。患者常表现出腹胀、腹痛、食欲不振、乏力、消瘦、低热和夜间盗汗等中毒症状。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的腹水和症状会逐渐改善,同时需注意药物反应并定期随访。
日期:
阅读:39
确诊肝炎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明显升高提示肝脏损害,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测相关病毒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乙肝,还需检测乙肝五项、乙肝DNA及肝脏彩超等,以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日期:
阅读:26
肝炎患者需根据肝脏损害程度使用保肝降酶药物,同时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吸烟及有损肝脏的药物。慢性肝炎患者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以评估疗效和观察不良反应。一些肝炎具有传染性,需适当隔离。
日期:
阅读:33
HIV感染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与乙肝和丙肝传播途径相同,因此需排查合并感染。艾滋病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通常采用联合用药。如有药物不良反应,轻者可对症处理,重者需调整治疗方案。
日期:
阅读:32
输血是感染艾滋病的一种途径,但正规医院的输血感染几率极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此外还有共用注射针头和医源性传播。感染者可在当地疾控中心领取免费药物,经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
日期:
阅读:43
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皮疹。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播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治疗以抗感染为主,首选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
日期:
阅读:34
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传播,但不能100%保证安全。艾滋病患者需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和检查相关指标以控制病情和传染性。
日期:
阅读:30
怀疑感染艾滋病可以在六周后进行检查,此时窗口期为2-6周。六周后抗体阴性可排除感染,阳性需进一步确诊。确诊阳性者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急性感染期间疗效较好,需长期服药与定期随访。
日期:
阅读:34
乙肝携带者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因为多处于免疫耐受期,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但不影响功能。需定期每三个月复查,若病毒活跃,则需及时治疗,且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
日期:
阅读:33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治疗时间一般为半年或更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和营养,早期不建议锻炼,后期可适当进行有氧锻炼。同时需定期复诊,以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日期:
阅读:37
HIV感染者指的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尚未发病的人,而HIV患者则是已经发病的人。对这两类人群的抗病毒治疗需依据具体病情。HIV患者常出现机会性感染,且有多种临床症状,包括长期发热、慢性腹泻和体重下降等,需前往疾控中心领取药物。
日期:
阅读:30
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依赖于胸水检查结果,胸水ADA水平升高及血液T-SPOT实验阳性。对于不明确的病例,可考虑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若症状改善,胸水减少,则可间接确诊。患者需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一般不建议上学或工作。
日期: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