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和血液、体液传播。母婴传播在我国是主要方式,血液和体液如唾液、汗液、精液等也可传播。体内无抗体者应检测乙肝五项,若无抗体可考虑注射乙肝疫苗。
日期:
阅读:31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数预后良好,戒酒和治疗后肝内脂肪会减少。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预后较差,戒酒是基础治疗措施。需注意酒精戒断综合症,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
日期:
阅读:53
肝性脑病是由肝硬化引起,也可因门体分流手术导致。70%的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肝性脑病。也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等肝功能衰竭阶段,少见于原发性肝癌等。常见诱发因素有上消化道出血、利尿剂应用、便秘等。
日期:
阅读:42
乙肝的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乏力等,可能伴随黄疸和肝大。并发症如精神神经系统病变,导致患者烦躁、失眠,严重时出现抑郁。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休息对于预防抑郁至关重要。
日期:
阅读:39
乙肝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和血液体液传播。母亲可以在孕期或分娩后将病毒传给孩子;血液中的病毒含量高,可能通过输血、注射等方式传播。与乙肝大三阳患者同居的感染风险较低,接种乙肝疫苗可提高抵抗力,预防传染。
日期:
阅读:34
病毒性肝炎是包含甲肝、乙肝、丙肝等在内的一类传染性肝病,其中甲肝和戊肝表现为急性感染,症状包括乏力、恶心等。乙肝和丙肝多为隐匿性,可能出现慢性症状,如乏力和肝区不适。及时检查对治疗非常重要。
日期:
阅读:42
长期过度饮酒会导致酒精相关性肝病,如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严重时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五年病死率高达50%。饮酒量和时间越长,肝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脂肪肝在戒酒后可逆转,但有些病人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日期:
阅读:36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损伤,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并破坏正常肝小叶结构。尽管代偿期的肝硬化病人预后较差,尤其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生存率仅约14%,因此需重视病因治疗和早期控制病情。
日期:
阅读:38
脂肪肝是肝脏的病理改变,治疗需找出原因,并针对患者情况采取措施。长期饮酒者需戒酒,肥胖患者应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和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还可使用药物和中药进行治疗。
日期:
阅读:29
脂肪肝患者应避免坚果,因胆固醇含量高。饮食应以优质蛋白为主,搭配高纤维素、低糖低脂肪食物,增加新鲜蔬果摄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是预防和改善脂肪肝的关键。
日期:
阅读:49
脂肪肝中度不算严重,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重度脂肪肝,导致腹腔积液、肝功能异常等严重疾病。通过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以及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通常可以改善甚至痊愈脂肪肝。
日期:
阅读:39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管系统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原因包括内科性梗阻、病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胆管肿瘤等。外科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日期:
阅读:38
乙肝母亲为了防止传染给婴儿,需要遵循一套科学的母婴阻断方案。主要包括在28周左右服用核苷类似物降低病毒量,并在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从而实现95%到99%的防传染效果。
日期:
阅读:39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母婴传播,不会通过吃饭传播。即使有密切接触,只要皮肤黏膜完整也不会感染。此外,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抗体,少量乙肝病毒也不会导致感染。因此,注射疫苗非常重要,普通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
日期:
阅读:35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相关,早期卫生条件差导致交叉感染。母亲感染可传染给孩子。自2000年后,国家推广免费乙肝疫苗接种,使乙肝发生率降低。注射乙肝疫苗至关重要,阴性抗体者应及时接种。
日期:
阅读:3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不同。如果病情稳定且积极治疗,则风险降低。即便如此,他们的肝硬化和肝癌几率仍高于正常人,因此需定期复查。
日期:
阅读:34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其传染性受病毒量和他人接触状态影响。若其他人已拥有抗体或皮肤完整,传染几率极低。因此,普通接触如吃饭、握手等不会传播,不应疏远乙型肝炎患者。
日期:
阅读:53
肝细胞损伤会导致黄疸,表现为总胆红素升高和转氨酶升高。黄疸可能伴随食欲下降和乏力等症状。需要检查原因,常见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
日期:
阅读:49
文章强调正确对待疾病的重要性,包括保持良好的心态、预防感染和合理的恢复活动。提到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及定期检查肝功能,关注自我感觉,及时应对症状变化。
日期:
阅读:45
祖国医学认为体质虚弱的慢性虚证患者可用动物肉及脏器来滋补。现代医学指出动物肝脏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易被吸收。古人认为肝脏有助于补肝和治疗贫血等症,但肝病患者应适量食用以免加重肝功能负担。
日期: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