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囊肿的判断需要明确其位置,若位于根尖则由根尖炎症引起,需进行根管治疗和切除,愈合需半个月到1个月;若包含牙囊肿,需摘除牙齿和囊胚,愈合时间为2-3个月。
日期:
阅读:48
牙槽骨的突出和功能障碍会影响咀嚼,导致上下颌牙齿无法咬合,出现消化不良。同时,牙槽骨的应力也引发慢性炎症,可能导致牙龈炎和牙齿松动。此外,牙槽骨突出对牙齿修复造成影响,可能导致义齿安装困难及周围组织溃疡。
日期:
阅读:34
确定牙槽骨是否突出需要临床面诊检查和专业的口腔正畸科辅助检查。有经验的医生将检查上下颌牙齿的覆盖关系,拍摄曲面断层进行头颅测量以分析数据,判断突出情况及类型,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日期:
阅读:35
牙槽骨的突出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畸形,可以通过牙齿矫正器进行矫正。青少年儿童可使用活动矫治器解决功能性和部分牙齿性问题,固定矫治器适用于10-12岁后。遗传性突出需外科矫正手术治疗。
日期:
阅读:42
智齿不一定需要拔除,医生会考虑智齿是否有利于咀嚼功能和是否存在炎症等。有些阻生智齿导致软组织炎症、食物嵌塞等情况是需要拔除的,而部分生长方向异常的智齿也需处理。
日期:
阅读:36
上下颌牙齿都是成对存在的,拔掉下颌智齿后,上颌智齿会深层萌出,可能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龋坏及牙周疾病。因此,建议尽早拔掉智齿,避免症状加重。
日期:
阅读:36
牙骨槽突出需去口腔医院检查,确认后根据突出程度选择治疗方案。轻度突出可观察牙齿排列并采取不拔牙矫正,严重突出则需整牙或手术。
日期:
阅读:45
牙槽骨突出会导致面部形态问题,如牙齿和嘴唇前突、下颌牙齿后缩。治疗方法包括牙齿矫正和必要时的手术。上、下颌骨同时突出的患者需联合手术与牙齿矫正。
日期:
阅读:33
手术后需保证呼吸道通畅,观察是否有气道梗阻风险,如呼吸音加重或痰音应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注意术区出血情况,需及时处理。术后饮食以流质为主,三周后可改为半流质,哺乳期婴儿需选择合适的喂奶方法。
日期:
阅读:43
牙槽骨的突出通常是硬的骨皮质结构,常见于下颌骨舌侧的隆突。这些圆钝的突出在按压时不会变大或变小。但拔牙后可能出现骨刺等问题,会有压迫刺激症状,可能需要医生用专业器械清理。
日期:
阅读:46
关节疼痛的原因可以从关节盘和周围肌肉两个方面考虑。关节盘出现问题如弹响、前伸困难及炎症,常伴有开口疼痛。而颞肌的开口疼痛则导致周围组织牵拉,引起肌筋膜疼痛,常由于过度张嘴引起的肌肉拉伤。
日期:
阅读:42
涎腺囊肿多发生于口腔和面部,尤其是嘴唇及舌下腺。可由创伤刺激、腺泡聚集及牙齿不良咬合引起。舌下腺潴留性囊肿则多因导管堵塞或损伤导致。保持口腔卫生可有效预防此类疾病。
日期:
阅读:34
长期缺失牙齿会导致上颌窦位置骨高度降低,影响种植牙的固定。上颌窦提升分为内提升和外提升,选择依据骨量情况,以增加骨质厚度和稳定性,适合永久种植体的放置。
日期:
阅读:49
涎腺囊肿的鉴别主要根据发病位置,常见于嘴唇处的黏液囊肿。舌下腺和颌下腺囊肿易导致组织肿大,舌下腺呈淡蓝色突起。颌下腺肿胀伴局部疼痛,腮腺则表现为面部皮肤突出和囊性病变。
日期:
阅读:35
涎腺囊肿的诊断依赖于其发生的位置。下唇的囊肿可通过临床和局部穿刺检查确诊,而舌下腺囊肿则通过面诊和触诊判定。对于颌下腺和腮腺的囊肿,需进行触诊和彩超,必要时使用磁共振或CT辅助检查,以确定其位置及与周围关系。
日期:
阅读:29
颌面部和颌骨骨折后需判断骨折部位,伴随面部畸形和咬合错乱,手术目的是恢复咬合和面部功能。术后需及时护理,避免硬食和刺激性食物,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逐步改善咬合关系。
日期:
阅读:35
颞下颌关节脱位表现为下颌骨无法闭合,通常因牙齿缺失导致咬合不正,造成下颌骨前伸。常见症状包括不能言语、流口水,需及时复位,根据脱位情况判断是单侧或双侧脱位并采取适当方法。
日期:
阅读:40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常见问题,40-50%正常人群会出现。主要表现为开口疼痛、关节盘弹响和偏斜。症状也可能与耳部和头部疼痛不同。临床检查需询问病史,排除其他可能。
日期:
阅读:37
颌骨囊肿的位置影响手术风险。下颌骨体部囊肿可能导致应力性骨折,需要术后固定。上颌骨囊肿易感染,术后需密切观察,防止感染与骨折,骨质生长较慢。
日期:
阅读:28
颌骨囊肿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其对生理功能和周围组织的影响。如面型变化、牙龈肿胀、骨头破坏等情况需手术。相对无害的骨质瘤则可观察,不必立即手术。
日期: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