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院后,家属发现其身上尤其是脸部出现类似湿疹的分泌物,尤其在温暖的环境中更易发生。应通过药物和家庭护理来处理,避免使用含激素的药物,以防激素性皮肤问题。
日期:
阅读:35
早产儿回家后,家属常感到害怕。早产儿一旦达到两公斤以上可回家喂养。需要监测孩子体重和吃奶量,按时复查医生指示,观察肚子情况,并尽量减少外人接触,以防感染。早产儿的护理至关重要。
日期:
阅读:35
文章讨论了药疹、潮湿引起的疹子和蚊虫叮咬对孩子的影响,指出蚊虫叮咬后孩子可能会哭闹并出现红疙瘩,强调找到根源、清洗伤口、避免抓挠和使用止痒药物的重要性,并提到如何进行消毒和护理。
日期:
阅读:32
孩子的免疫力提高可以帮助逐步好转,治疗需要多方面配合。护理时应保持适宜温度,必要时可使用干处理。推荐使用小儿湿疹膏或肤乐霜,因其对皮肤刺激性小,效果明显。
日期:
阅读:30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重要的过程,需注意脐带脱落后的消毒,避免感染和并发症。初期护理要避免沾水,使用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确保护理到位,防止脱落不完全引发脐溶及感染。
日期:
阅读:23
对于做过肠道手术的患儿,在家后需特别注意喂养,尤其是奶粉不可随意更换。术后如出现腹泻等症状,应密切观察,如精神状态差、腹泻加重或发热则需及时就医。无症状者可服用益生菌和蒙脱石散。
日期:
阅读:46
对于食道闭锁术后的患儿,随着患儿的成长,术后狭窄的几率会增加,因此出现狭窄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并进行造影及可能的胃镜下扩张治疗,以防止患儿进食后吐和严重脱水等并发症。
日期:
阅读:34
新生儿脐部护理至关重要,残余脐带脱落后要进行定期消毒。护理不当可导致脐部感染,如脐炎,严重时可能引发全身感染。若出现红肿或发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日期:
阅读:41
孩子在出院后可能出现腹泻症状,如大便稀和少量血丝。在观察过程中,如精神反应正常且腹泻不严重,可在家观察并使用益生菌;若精神差和便血增多,需及时就医。同时,若因更换奶粉造成,应换回原奶粉。
日期:
阅读:45
新生儿在大便上带血时,家属需仔细观察,尤其是便便干燥易导致肛门粘膜破裂。多数情况可在家处理,如改善大便干燥问题及肛门护理,必要时可用硼酸粉坐浴,通常能快速恢复正常。
日期:
阅读:40
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部出现肉芽,需谨慎护理以防感染。使用碘伏或酒精进行消毒,覆盖纱布,避免尿布污染,特别是早产儿,因免疫力较低,感染风险更高。适当护理可预防脐部感染。
日期:
阅读:34
脐窦是因先天性结构问题而形成的一种窦道,通常是卵黄管未愈合所致。若脐部有洞或分泌物,需及时就医和超声检查,若确认为脐窦则需手术切除,术前需进行造影明确窦道情况,手术后一般愈合良好。
日期:
阅读:55
食道闭锁术后,新生儿易受到肺部影响,常见肺炎,体重越小表现越明显。微创手术后,肺部恢复缓慢,尤其是体重较小的患儿,这是决定撤离呼吸机的关键因素。随着肺部恢复,呼吸机可逐步撤离,并经过胃管喂养以促进体重增长和肺部功能增强。
日期:
阅读:39
孩子的身体发育未完善,机能比较弱,治疗时需谨慎。咨询医生后再采取措施,避免盲目用药引发并发症及延误病情。家庭治疗需遵循原则,确保安全有效。
日期:
阅读:45
介肺炎疫苗含有十三种血清,主要用于预防不同种类的肺炎。接种主要依据孩子的情况,要求在六个月内完成三针接种,每4-8周一针。接种后少数孩子可能出现轻微发烧,通常没有其他症状。该疫苗效果可维持约五年。
日期:
阅读:37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蛋花样便,伴有发热和打蔫,严重时可导致脱水。若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便常规,明确感染后服用补液盐以防脱水,应监测体温并进行退烧,止泻可使用蒙脱石散,但避免使用抗病毒药物。
日期:
阅读:34
胆道闭锁在新生儿中发病率较低,但在两个月左右症状最为明显。黄疸、直接胆红素和转氨酶的升高是主要特征。若大便出现白陶土样变化,则需进行胆道造影,必要时进行手术,恢复过程较慢。
日期:
阅读:43
轮状病毒主要引起儿童腹泻,常表现为蛋花样便,秋冬季节常见。该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若附近有孩子感染,需避免接触。治疗主要以防止脱水为主,通常不需特别药物,抗病毒药物不推荐。随着免疫力提高,患儿通常可自愈。
日期:
阅读:29
隐睾在新生儿中较常见,通常表现为阴囊空虚。家属需进行基本检查,并可通过超声查看睾丸位置。随着患儿成长,睾丸可能逐步下降至阴囊。若到一岁仍未下降,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日期:
阅读:40
新生儿呕吐不一定需就医,需加强喂养护理,如及时拍背。偶尔呕吐且大便正常可判断为胃食管反流,随着成长会改善。如呕吐严重或有食道裂孔疝,需要医院检查。
日期: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