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黄疸及其并发症,强调病理性黄疸常出现并发症,尤其是溶血病,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并引发贫血和心力衰竭等问题。严重情况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损害。
日期:
阅读:28
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包括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数值达到光疗标准、黄疸持续时间长、黄疸退而复现及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umol/L。具备任一项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日期:
阅读:38
新生儿黄疸若为病理性,可通过药物治疗,最重要的退黄方式是蓝光照射。在感染或酸中毒时,需静脉使用抗感染药物或碳酸氢钠。而溶血引起的黄疸则需应用丙种球蛋白或白蛋白,以抑制红细胞的破坏,促进退黄。
日期:
阅读:38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治疗,自然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要用药,如茵栀黄颗粒等可能引起大便次数增多和稀便。还可服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和尼可刹米,以减轻黄疸。
日期:
阅读:37
并非所有黄疸都不能打乙肝预防针,刚出生的孩子因胆红素代谢可正常接种,而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则不应接种,可能形成抗体不足。建议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日期:
阅读:3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生期因缺氧缺血导致的脑部损伤,通常在出生后12到24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分为不同的程度,其中中度可能留下后遗症,重度则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
日期:
阅读:3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生期缺氧和缺血导致的脑损伤,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和健康。缺氧缺血后,神经系统会经历血流动力学变化、能量代谢障碍和神经毒性等病理生理变化,进而导致神经元死亡。
日期:
阅读:4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轻微表现主要发生于有严重宫内缺氧和出生时严重窒息的患儿,通常在出生12到24小时内出现症状,表现为兴奋和正常肌张力等,症状会在三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无需治疗,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日期:
阅读:38
HIE的病理变化与胎龄损伤性质密切相关。足月儿的双侧大脑半球容易受损,伴随严重脑水肿;而基底核、丘脑和脑干的损伤多为完全窒息,导致脑外器官和大脑半球损害较轻,脑水肿较轻。
日期:
阅读:39
新生儿出生后12到24小时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意识和肌张力变化、反射异常及惊厥等。临床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表现为兴奋和易激惹;中度表现为嗜睡和肌张力增强;重度则昏迷、肌张力极低及频繁惊厥,为HIE临床表现。
日期:
阅读:3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度和重度的表现与颅内出血相似,需通过头颅CT鉴别。一部分缺氧发生在出生前的孩子,出生时无窒息症状,但几天后可能出现慢性脑病,临床上难以早期发现。
日期:
阅读:26
缺氧缺血性脑病多数病例不需治疗,中度病例需监护和观察神经症状及脏器损害。治疗包括维持组织灌流,使用多巴胺等药物维持血压,并避免血压剧烈波动。若有惊厥或颅内压高,可用甘露醇降颅压,观察血糖保持正常水平以减少脑损害。
日期:
阅读:3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度可能留后遗症且病死率高,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智力。治疗时需关注嗜睡、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及呼吸情况,如有中毒表现,应进行及时对症治疗。
日期:
阅读:29
根据新生儿的表现,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表现为兴奋、肌张力正常,预后良好;中度有嗜睡与肌张力降低,可能留下后遗症;重度则表现为昏迷、肌张力极低,可能导致高病死率和严重后遗症。
日期:
阅读:32
新生儿颅内出血表现为呕吐、激惹等,需要通过头颅CT检查以区别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在CT上显示高密度影,而缺氧缺血性脑病则表现为低密度影,灰白质密度分界不清。
日期:
阅读:21
秋季腹泻是一种季节性流行疾病,通常在每年九月至次年一月间发病,其中十月至十二月发病率最高。宝宝在发病前常出现感冒症状,并伴有低热和频繁的大便。该病以六个月至三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母乳喂养的宝宝罹患风险较低。
日期:
阅读:36
小儿腹泻是常见疾病,因小孩肠胃功能不佳,饮食不当或细菌感染易引发。应通过大便常规检查确定是肠炎还是消化不良,进行针对性治疗,严重者需输液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日期:
阅读:33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的,表现为皮肤和其它器官的黄染。检测黄疸值和肝功能可以判断是否消退。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和晒太阳,对于高黄疸值则可能需要住院及蓝光照射治疗。
日期:
阅读:35
拉肚子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患者不应喝牛奶,因其可能加重腹泻。特别是中国人普遍缺乏消化牛奶的酶,喝牛奶后容易出现腹痛与腹泻。腹泻期间不利于恢复,若孩子小于五个月可选择腹泻奶粉。
日期:
阅读:28
孩子有黄疸可以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从而促进黄疸的消退。配合茵栀黄颗粒使用,效果更佳。同时,适量晒太阳也有利于改善黄疸情况。
日期: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