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引起过敏的几率很小,但若怀疑宝宝过敏,建议母亲限制饮食。若婴儿首口食物是配方粉,则牛奶蛋白过敏的几率提高。母乳中的某些蛋白质可能导致交叉过敏,尤其在首口食物为牛奶时更显著。
日期:
阅读:45
刚出生的婴儿不需要立即喂母乳,哭闹不见得是饥饿。出生后若体重下降不超过7%可继续母乳喂养;若超过则可考虑补充配方粉。为减少过敏风险,建议使用部分水解配方的婴儿配方粉。
日期:
阅读:32
新生儿黄疸的消退时间与其严重程度有关。轻度黄疸通常在两到三天内改善,五到六天恢复正常;而重度黄疸可能持续一到两周,早产儿可达四周,且可能伴随呕吐物和脑脊液中也有黄染。大便黄色,尿中可能没有胆红素。
日期:
阅读:35
新生儿出现湿疹时,轻微的情况通常不需要治疗,但应避免海鲜和热带水果等过敏源。同时要注意小孩穿着的衣物材料和春季花粉等过敏因素。如果湿疹严重,可能需要使用含有微量激素的药物或维生素进行治疗。
日期:
阅读:49
新生儿腹泻可分为轻症、中度和重症,轻症表现为每天五至八次大便,粪便黄绿色带粘液,可能伴随轻微发烧;中度表现为每天十次稀水便;重症则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水样且酸臭,可能出现烦躁、嗜睡等症状,并可能导致明显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日期:
阅读:59
夜奶喂养并没有被理论提倡,需结合孩子具体情况。婴儿夜间频繁吃奶可能因饥饿或其他不适,如肠绞痛。妈妈可掌握时机减少夜奶次数,借助家人帮助,从而获得休息,并保持母乳喂养的可持续性。
日期:
阅读:30
生理性黄疸在两到三天内出现,五到七天达高峰,随后两周内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发展迅速,表现为深黄色巩膜,可能伴随肝脾肿大,需要住院接受蓝光治疗并查找病因。如果因溶血造成,则需使用丙种球蛋白。
日期:
阅读:45
主要是采取蓝光治疗,适用于总胆红素明显升高的情况,特别是间接胆红素以光疗作用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此外,对于溶血及感染引起的胆红素升高,可能需要使用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日期:
阅读:51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因地区不同而异。出生时无症状,但三至六个月逐渐出现,及早检查可通过新生儿筛查或羊水穿刺进行,后者存在一定风险。
日期:
阅读:34
目前的研究显示,这是一种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且部分患者的家族有血清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尽早发现及治疗是关键,同时婚前的遗传咨询非常重要。
日期:
阅读:45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发烧、头痛、呕吐等症状,并结合感染病史。脑脊液检查为关键,白细胞数显著升高且多核细胞占比要高。治疗选择合适抗生素,观察症状改善及脑脊液情况以判断是否治愈。
日期:
阅读:35
小婴儿黄疸的情况多样,有些会引起转氨酶升高,通常与胆道闭锁或肝炎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若黄疸严重且伴有异常大便,应警惕胆汁淤积,必要时需进行腹部彩超及手术治疗。
日期:
阅读:55
新生儿肺炎的后遗症表现为吃奶量减少、体温不升及反应差。如果经过治疗病情好转,一般不会出现后遗症。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缺氧、脑部损伤,甚至智力和生长发育的落后。
日期:
阅读:45
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方式是母乳加母乳添加剂,但由于早产妈妈的乳汁不足,需要添加针对早产儿的专用添加剂,以支持快速生长。开始时,每公斤母乳添加100毫升添加剂,直到体重达到2.5公斤。若母乳未分泌,可使用水解奶粉逐渐过渡到母乳喂养。
日期:
阅读:35
新生儿黄疸是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增高所致,主要原因包括红细胞破坏过多、喂养不足、溶血或感染等。此外,母乳中可能含有的酶会导致黄疸持续较长时间。
日期:
阅读:29
新生儿黄疸值一般需降到六以下算正常,但刚出生的新生儿黄疸值通常会持续升高,只要没有达到十四毫克每分升,母乳喂养可以继续。尽管母乳可能导致黄疸持续两到三个月,但只要黄疸不严重,无需停止喂养或治疗。
日期:
阅读:47
新生儿的黄疸一般在出生一周后达到高峰,十天左右逐渐下降。如果黄疸指数不高于18毫克每分升,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虽然部分母乳喂养婴儿的黄疸可能持续两到三个月,但这通常不影响继续母乳喂养,只有少数情况需要暂停。
日期:
阅读:41
新生儿黄疸通常因胆红素水平增高引起,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需照蓝光、输注白蛋白或换血。母乳喂养对轻度黄疸有帮助,可促进胆红素排出。
日期:
阅读:36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增高,通常与红细胞破坏和喂养不足有关。护理时应多给婴儿喝母乳,促进胆红素排出。因此,尽管黄疸持续,仍应继续母乳喂养,而进食黄色食物不会加重黄疸。
日期:
阅读:42
缺血缺氧性脑病主要由母亲在怀孕期间的宫内感染、胎儿发育窘迫或出生时缺氧导致。轻度病例经过治疗可达正常发育,但重度病例则可能无法正常发育。积极治疗和康复能改善预后,建议定期医院输注营养药物并进行康复训练。
日期: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