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是常见情况,足月和早产婴儿在特定时间内出现可能为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需测量值区分。退黄常用蓝光照射和药物,副作用为腹泻,建议配合益生菌。葡萄糖粉对退黄效果不佳,且可能影响吃奶。需要及时处理明显黄疸。
日期:
阅读:22
脑膜炎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种,细菌性脑膜炎需要及时治疗,可能伴有败血症。治疗通常需一到三周,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并定期复查脑脊液和血培养直至阴性。
日期:
阅读:45
孩子出生后,皮肤发黄是黄疸的表现,从面部到躯干,再到四肢,通常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通常自行恢复,而病理性黄疸需积极治疗,包括胆道梗阻和溶血等原因。
日期:
阅读:32
仔细观察黄疸变化,黄疸从头开始黄,脚开始退。孩子的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皮肤按压呈白色无小问题,呈黄色需注意。观察宝宝日常生活,如精神、胃口、体温不稳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若吃饭及大小便正常,则黄疸逐渐消退。
日期:
阅读:41
血液中的总胆红素数值通常以微摩尔/升为单位,换算成黄疸值时则以毫克/分升表示,总胆红素除以17.1可得黄疸值。正常黄疸值往往小于5,当胆红素数值每日上升超过5毫克/分升或超过12.9时则提示病理性黄疸。早产儿若超256微摩尔/升同样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日期:
阅读:35
先天性心脏病种类复杂,严重病症可导致喘憋、缺氧及危及生命。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感冒、呼吸道感染及生长发育缓慢等表现。通过听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确诊。
日期:
阅读:40
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反常疾病,胎儿多囊肾为多发性肾病,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此病属遗传性疾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胎儿型多囊肾父母双方均需携带相关基因,发病几率为25%。
日期:
阅读:42
多囊肾疾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父母虽无症状,但可生下患病胎儿。胎儿出生后可能健康状况较差,生活质量受影响,且会对家庭带来痛苦。虽然通过治疗可改善健康,但疾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日期:
阅读:55
婴儿贫血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至10%~50%,血片中有很多有核红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常增高,血小板计数降低。出生时脐带血的胆红素可能较低,但3~4天后可达高峰。
日期:
阅读:36
宝宝在睡觉时喜欢举着手的姿势与其在母体内的姿势有关,民间认为这是身体健康的表现。新生儿会有条件反射性动作,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举手现象会逐渐消失。
日期:
阅读:30
为改善宝宝的便秘症状,建议家长多喝水,并可在水中或牛奶中添加活力多黄金双歧因子。此外,母乳喂养的妈妈应调整饮食结构,注意饮食清淡。给宝宝做腹部顺时针按摩也是有效方法。如多天未解可使用小儿开塞露,同时应多喂水果和蔬菜汁,注意奶粉浓度适当。
日期:
阅读:42
宝宝枕着大人的胳膊睡是不好的,长时间这样会影响健康成长。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出现胳膊酸麻等症状,同时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和颈部发育。建议让宝宝使用舒适的枕头,慢慢养成良好睡姿。
日期:
阅读:50
本文主要介绍了对患儿进行急救的几个关键措施,包括防止出血、降低颅内压、纠正酸中毒以及预防肺部感染。这些措施旨在帮助患儿稳定病情,并确保及时的药物和医疗干预。
日期:
阅读:41
新生儿产生是指分娩过程中因机械因素造成的损伤,尤其是锁骨骨折最为常见。随着产前检查和技术提高,产伤发生率下降,但仍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原因之一。巨大儿在分娩中容易发生锁骨骨折,尤其是在基层单位。
日期:
阅读:40
新生儿多为顺产,但在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产伤,影响身体各部位。大多数产伤预后良好,但少数局势严重,可能导致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应重视预防和提高医疗水平,谨防使用暴力方法引产。
日期:
阅读:35
文章讨论了新生儿胃肠道出血的鉴别诊断,提到需与咽下综合症、应激性溃疡、消化道畸形及感染引起的出血进行区分。特别强调咽下综合症可导致呕吐或血便,并介绍了脐带出血及阴道出血的鉴别方法。
日期:
阅读:43
症状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涉及烦躁不安、惊跳、手足抽搐和震颤等。发作时可能伴随心率增快、发绀,严重时出现喉痉挛、呼吸暂停,消化系统也可能出现呕吐和便血。母乳期内,糖尿病和妊辰高血压的患儿发生率高,多于生后数小时至两日之间。
日期:
阅读:17
新生儿期,血钙水平因母亲来源中止而下降,导致低血钙血症。血液中总钙浓度正常为2.5毫摩尔每升,当低于1.75到2毫摩尔每升或游离钙低于0.9毫摩尔每升时,可引发惊厥。心电图显示QT时间延长,与血钙和血磷变化密切相关。
日期:
阅读:42
钙剂治疗是低血症的有效方法,通过静脉或口服方式维持血钙正常。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可导致顽固性惊厥,需配合维生素D及利尿药物,同时监测血钙避免肾脏沉积。低钙惊厥可能伴随低血钾与低镁症,需监测并补充镁剂。
日期:
阅读:43
合理细心的喂养对于新生儿至关重要,奶量、温度、喂奶速度等都需注意,并避免在哭闹时喂奶。喂后需保持宝宝的头部抬高以防吐奶,及时清理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需要小心,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日期: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