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进而引起贫血和维生素缺乏,表现为头昏、乏力等症状。反复腹泻可能刺激肠黏膜,导致病变甚至感染,严重时可能导致恶变,因此及时就医治疗至关重要。
日期:
阅读:4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常反复发作且不具传染性。就诊时若有持续性腹泻和黏液脓血便,应排除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急肠炎,如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等。
日期:
阅读:4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感染和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有免疫异常表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提示与自身免疫力低下相关。
日期:
阅读:3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其发生率受地区影响显著。欧美地区发病率偏高,而我国青年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高发病率主要集中在斯堪的纳维亚、苏格兰和北美,农村发病率低于城市。不同种群和地域间的发病差异逐渐缩小。
日期:
阅读:27
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手术适应症包括食管旁裂孔疝、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伴严重并发症以及巨大裂孔疝。手术应结合抗反流治疗,并对狭窄情况进行纠正。术前准备和麻醉非常重要,严重感染者需使用抗生素,涉及切除术者需做好胃肠道准备。
日期:
阅读:51
消化性溃疡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可能引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并发症。其出血率约占50%,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更易出血。癌变几率较低,约小于1%。
日期:
阅读:41
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其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有关。该病常见于青中年男性,发病率约占10%至12%。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病发中起重要作用,溃疡多见于冬春季节。
日期:
阅读:30
消化性溃疡是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其发病机制与胃酸对胃粘膜的侵袭失衡有关。预防措施包括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饥饱无度、科学饮食搭配、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以及注意劳逸结合和戒烟戒酒。
日期:
阅读:33
消化性溃疡患者需注意饮食禁忌,选择营养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和瘦肉,并注重烹调方式。同时应避免刺激性、产酸、产气及生冷食物,防止暴饮暴食,宜多食清淡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日期:
阅读:29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受心理、社会和生理因素影响。主要症状为周期性上部疼痛。胃镜是确诊的首选方法,治疗原则包括消除病因、控制症状及促进愈合。
日期:
阅读:29
本文阐述了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指导,包括药物服用的时间安排、心理支持的重要性、饮食的健康管理和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健康教育。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并改善其整体健康状况。
日期:
阅读:41
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其性质可能为钝痛、灼痛等。疼痛一般呈慢性,且周期性发作。缓解后没有明显体征。该病还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胀、厌食及反酸等,部分患者可通过抑酸药物缓解疼痛。
日期:
阅读:23
疝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伤口渗血、皮下瘀斑及阴囊血肿,主要因组织松弛和局部血管集中。术后沙袋压迫理论上可减轻渗血,但研究显示其对出血无影响,且可能增加疼痛。推荐使用500克沙袋,压迫时间为6到8小时,且不超过24小时。
日期:
阅读:31
术前健康教育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腹股沟疝的病因,禁止术前两周吸烟,并控制气管炎。手术前要做好皮肤准备,帮助患者进行排便排尿训练。术后需平卧位,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伤口,鼓励早食流质饮食。
日期:
阅读:37
可复性疝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滑动性斜疝肿块较大并常伴有消化不良,嵌顿性疝则突发增大伴明显疼痛,无法回纳,通常发生在腹内压骤增时。
日期:
阅读:54
本文介绍了几种治疗方法,包括一般的休息和饮食调理、适用于严重脱水的胃肠外营养、针对不同病情的药物治疗以及中药的辨证论治。此外,外科治疗适用于中毒性肠扩张、肠穿孔和重症病人。
日期:
阅读:47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至关重要。活动期可通过粪便检查和血液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判断病情。结肠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日期:
阅读:35
该文章探讨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多种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或细菌感染、遗传倾向、精神因素导致的肠道运动紊乱以及食物过敏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肠壁的炎症和溃疡形成。
日期:
阅读:43
文章强调饮食原则应以高能量、低脂肪和低盐为主,推荐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摄入高纤维素的食物如竹笋和番茄。同时指出应避免辛辣和高糖食物,以防加重肠道炎症和腹胀。
日期:
阅读:50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用于缓解关节炎症状,重症可考虑使用硫唑嘌呤和环孢素A。糖皮质激素可缓解滑膜炎,但对骶髂关节炎无效。生物制剂如西妥昔单抗等可改善严重患者的病情。
日期: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