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手术切除的胃间质瘤患者复发率约30%,高风险患者复发转移率为55%到90%。术后两年内80%出现复发,五年生存率约54%。无法彻底切除者生存期仅9到12个月。
日期:
阅读:40
食道癌早期的主要症状是进食哽噎,病情发展时症状加重。早期可通过手术根治,配合放疗、化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很多患者术后生存超过二十年或三十年,定期复查也至关重要。
日期:
阅读:40
食道癌是一种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主要症状为进食哽噎。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出现咽喉不适。发现症状后,应及时做胃镜检查确诊,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日期:
阅读:29
食道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烟熏与烧烤食物、辛辣刺激食物等。为了降低风险,应保持健康饮食,做到清淡易消化,避免快餐,注意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病变。
日期:
阅读:33
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进食哽噎和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发现后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确诊,并与消化道溃疡和食管炎等其他疾病相鉴别。
日期:
阅读:39
食道癌早期可能表现为进食时轻微不适和梗阻感,尤其是在吃硬食物时。早期通过胃镜检查取病理可确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有可能实现超过五到十年无复发的临床治愈。但并非完全不复发,复发几率低于普通人。
日期:
阅读:39
得了胰腺炎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和腹痛情况。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饮食上需禁食禁饮1-3天,并注意液体补充。疼痛缓解后可少量进食,避免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可使用非吗啡类镇痛药。
日期:
阅读:40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血尿淀粉酶增高。常见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酗酒、饮食因素等,而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诱因。
日期:
阅读:5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直肠的弥漫性炎症,主要影响黏膜层和黏膜下层。首要症状为血性腹泻和轻度腹痛,偶尔伴有关节和肝功能障碍。在少数情况下,病情可能急性加重。
日期:
阅读:49
结肠炎是一种结肠直肠黏膜层的炎症性病变,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主要表现为血性腹泻和腹痛,治疗上需注意饮食,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日期:
阅读:39
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为主,粪便中含有血脓及黏液,常伴结肠痉挛性疼痛和里急后重感。病人可能出现大量血便、消瘦和贫血等症状,排便后腹痛会减轻。
日期:
阅读:46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少数有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导致诊断率低。只有不到10%患者为早期胃癌。应定期检查有家族史或胃病史的人群,以及四十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
日期:
阅读:36
早期胃癌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少数有恶心呕吐。进展期表现为上腹痛、食欲下降、乏力消瘦。贲门癌常有吞咽困难,幽门癌可能表现为梗阻。晚期病人可能出现贫血、恶病质和全身器官衰竭。
日期:
阅读:39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吞咽时的不适感。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放射及化学治疗,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手术适用于病情良好且没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需注意癌肿大小和与主要器官的关系。
日期:
阅读:45
早期胃癌大多数无明显症状,诊断率低。胃息肉分为炎性、增生性和腺瘤,后者癌变率10%到20%。重度异型增生与早期胃癌难以区别。胃的良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日期:
阅读:41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宣教,术中需仔细操作以避免损伤周围器官和血管,术后则需严密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日期:
阅读:41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面临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伴随黏液样痰、消瘦、脱水等症状。癌肿侵犯可能引发声音嘶哑、Horner综合征及瘘管等并发症,严重时导致呼吸感染和恶病质,转移至肝脏和脑部则可出现黄疸和昏迷等症状。
日期:
阅读:34
大肠癌筛查阳性说明可能存在大肠癌,但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痔疮或上消化道出血。需要重视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肠镜或腹部超声,若正常则应定期复查。此外,建议平时保持健康饮食和适度锻炼。
日期:
阅读:37
脾大的原因包括感染、淤血和增生性变化,需根据症状寻找原发病。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脾功能亢进严重时可考虑脾切除术。适应症包括明显压迫症状、贫血、粒细胞减少等。
日期:
阅读:25
左侧肋骨下方疼痛可能与胃部疾病有关,建议饮食应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食油腻和辛辣食物。必要时可通过胃镜检查确定情况,如有病变可考虑口服药物治疗。
日期: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