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通常表现为CD117和CD34阳性,而平滑肌瘤/肉瘤则表现为阴性。胃肠神经鞘瘤S-100弥漫性阳性,CD117和CD34为阴性。胃肠道自主神经瘤各项标志物表达均为阴性,且电镜下可见神经分泌颗粒。
日期:
阅读:51
胃癌是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在晚期被诊断。疼痛评估及采用三阶梯止痛原则是护理重点,同时需关注心理状态和营养不良,提供舒适环境以延长生存期和减轻痛苦。
日期:
阅读:31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胃癌至关重要,应避免暴饮暴食和不定时饮食,减少吸烟与饮酒,远离腌菜等致癌食品,同时应该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适量的蛋白质,以保护胃黏膜,形成健康饮食习惯。
日期:
阅读:34
对于胃癌,手术主要以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为主。腹腔镜手术具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须遵循肿瘤及周围组织整块切除、无瘤原则及彻底淋巴结清扫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近期和远期疗效良好,未来可能成为发展方向。
日期:
阅读:39
胃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早期发现和诊断困难,症状不明显,常被误诊。建议四十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胃镜以提高早期发现率。
日期:
阅读:38
胃癌的发生与环境、遗传、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饮食,尤其是腌制和烟熏食物,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风险。预防胃癌应从饮食入手,少吃腌制食品,增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定期健康体检。
日期:
阅读:43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农村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常被忽视。确诊后手术是常规治疗手段,主要为全胃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术后饮食需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霉变食物、戒酒及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建议进食慢,并卧床休息。
日期:
阅读:28
胃癌常见急症包括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和幽门梗阻。大出血时患者会有恶心、上腹部不适、头昏等症状,而幽门梗阻则表现为呕吐隔夜食物和剧烈疼痛。应快速稳定患者情绪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日期:
阅读:28
早期及进展期胃癌治疗后,常因肿瘤复发导致五年生存率不达标,复发多为腹膜复发。残胃癌是指胃切除后又发现癌,治疗原则与一般胃癌相同,重在早期诊断和手术。手术切除率低,残胃癌触率高。
日期:
阅读:37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病,手术后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失禁或胀气,表明肠功能紊乱。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消炎药、局部热敷、调整饮食及适度运动,对恢复有帮助。
日期:
阅读:39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高危人群包括有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消极情绪、病毒感染、家族史及有胃病史的人。早发现早治疗可通过手术根治,达到治愈效果。
日期:
阅读:35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有一定的遗传性,但不是绝对。其发生与C-Kit基因突变有关,可能由环境因素如病毒、射线等引起。家族肿瘤史与环境密切相关,增加发病风险。
日期:
阅读:37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手术联合伊马替尼。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或肝功能异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作为替代治疗。切除方法已进步到可以处理多发转移灶,生存预期与孤立性转移灶相似。对于需要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应先进行靶向药物治疗,而肝非同期转移灶则可选择影像下引导的热消融治疗。
日期:
阅读:54
胃癌高发于老年人,但年轻人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精神紧张、生活无规律和饮食不当等行为都可能增加年轻人患胃癌的风险。
日期:
阅读:51
胃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胃痛、呕吐、呕血等。如胃痛剧烈、常有消化不良,并可能伴随黑便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做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日期:
阅读:35
母乳是婴儿最佳食品,但随着年龄增长,单纯母乳喂养无法满足生长需求需考虑断奶。断奶应逐渐进行,添加辅食,同时减少哺乳次数,以防饮食习惯改变导致营养不良。回乳是复杂过程,需避免刺激乳头影响泌乳素。
日期:
阅读:42
脾破裂是腹腔脏器伤中最常见的损伤,约占30%。它可分为三种临床类型:中央破裂,包膜下破裂和真性破裂,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内出血和脏器肿大。包膜完整时可形成血肿,若破裂可引起急性大出血。
日期:
阅读:28
脾脏转移癌发生率较低,来源于多个器官,如消化道和乳腺等。超声表现多样,包括低回声、等回声和高回声等,且可能呈囊实性混合型或钙化型。脾转移瘤常与胰尾或胃底肿块相连,表现为多结节融合的巨块型。
日期:
阅读:39
恶性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组织,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肿块形成。胃恶性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和霍奇金两类,常见于40至70岁的成人,男性略多于女性。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日期:
阅读:32
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后呕吐是常见并发症,可能因水肿、术后胃扩张等原因引起。处理措施包括洗胃、逐渐增加饮食、矫治手术及体位治疗。持续呕吐者需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因。
日期: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