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胃炎,表现为胃体和胃底的萎缩,黏膜基本正常。内外源性因素损伤胃黏膜,导致免疫反应,造成慢性炎症,降低胃酸功能,增加胃泌素水平,可能引起胃癌和缺铁性贫血。
日期:
阅读:15
伤食的症状包括呕吐酸臭、不思进食、口气臭秽、腹胀等。治以消食导滞和和胃降逆,常用保和丸加减。伤食是因饮食不慎、脾胃不健等原因导致的。
日期:
阅读:11
慢性胃炎疼痛没有规律,常在进食过程中或之后出现,位置多在上腹部。疼痛形式有间歇性隐痛或剧烈绞痛,伴随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减退和餐后饱胀。出现剧烈疼痛时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日期:
阅读:13
胃食管反流病是范围更广的疾病,包含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可以引起咽喉和气道等组织损伤。其主要原因是胃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损伤因素包括胃酸、胆汁等,主要机制为抗反流屏障异常等。
日期:
阅读:17
肠绞痛的判断主要基于发作时间和是否能自行缓解。持续三周以上,每周超过三天、每天三小时以上的无法安慰的哭闹可能是肠绞痛。需要先排除其他病理原因,若没有其他病理因素,宝宝患肠绞痛的可能性很大。
日期:
阅读:6
溃疡性结肠炎在急性发作期需要迅速控制病情,常用药物包括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等。在急性期,要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乳制品。应给予流质饮食,严重者禁食并提供静脉营养支持。
日期:
阅读:13
食道镜和胃镜的区别主要在于检查的部位,食道镜关注食道的病变,而胃镜专注于胃部病变。两者都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工具,但由于检查重点不同,使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设备。
日期:
阅读:14
结肠胀气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炎症及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症状可能包括腹部胀痛,疼痛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严重的结肠胀气会导致腹痛和便意,排便后通常会有所缓解。
日期:
阅读:9
胃神经紊乱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症状。病因包括饮食不规律、病理性疾病及不良情绪引起的下丘脑功能紊乱。
日期:
阅读:14
食管异物的CT诊断主要依据异物的密度。食管异物常见于急诊,发生率与食管生理特征相关。CT为首选技术,可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异物的走向、位置及密度,并能显示感染与脓肿等并发症的局部表现。
日期:
阅读:13
幽门梗阻一般在保守治疗下可缓解,但瘢痕性幽门梗阻需手术。常用药物包括抑酸药、组胺受体拮抗剂和抗生素。如药物治疗无效,则需考虑手术,特别是瘢痕挛缩或胃溃疡患者。
日期:
阅读:15
脂肪肝疼痛可能与其严重程度有关。重度脂肪肝可能导致疼痛加剧,需通过B超、CT或核磁检查来诊断其类型。酒精性脂肪肝需戒酒,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则应控制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并选择适当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脂肪代谢。
日期:
阅读:17
急性胃肠炎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胃肠道炎症,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呕吐及发热。并发症包括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跳骤停。
日期:
阅读:11
克罗恩病是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小肠末端和结肠。其病理特征包括全层肠壁炎、纤维化及淋巴管阻塞,表现为腹痛、腹泻和发热。早期X线可见黏膜增粗,后期则出现不规则狭窄和内外瘘形成。
日期:
阅读:20
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性溃疡,多见于20-50岁年龄段,表现为周期性上腹部疼痛,空腹时明显,进食后缓解。X线检查可见龛影及激惹征,为诊断球部溃疡的重要征象。
日期:
阅读:14
结肠是消化管的最后一段,包括盲肠、阑尾等。当钡剂充盈时,结肠呈粗大管道状,直肠壶腹部可以大幅扩张,且边缘光滑。在直肠两侧可见半月皱襞形成的浅切迹,钡剂排空后形成粘膜纹。
日期:
阅读:11
胃病消瘦需明确原因并加强营养,短期内消瘦可能提示胃癌,需胃镜检查。长期消瘦则可能因消化吸收不良,需适当治疗并注意饮食。建议食用易消化的软食和优质蛋白质,如鱼肉和瘦肉。
日期:
阅读:20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不能通过现有检查手段找出形态学或生化异常;而胃肠炎则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器质性疾病,常伴有出血和水肿等症状。
日期:
阅读:18
奥美拉唑是一种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药物,常规用法是每日20mg,疗程2-4周。适应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等,剂型包括肠溶片、胶囊及注射剂。静脉推注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而与其他药物合用则能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日期:
阅读:16
结肠息肉患者在手术前需进食无渣半流质食物,术前服用清肠剂注意禁忌。虽手术安全,但并发症如出血、穿孔需留院观察5-7天,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静脉输液并使用止血药物及抗生素。
日期: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