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抗体不足或转阴,建议重新注射乙肝疫苗。根据抗体水平决定注射方式:抗体为0时需打三针,注射后复查是否产生抗体;若抗体低于100,每年检查可选择打一针加强疫苗。
日期:
阅读:29
文章讨论了几种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染、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此外,还提到了一些较少见的传播方式,如纹身、共用剃须刀等,这些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日期:
阅读:32
乙肝病人的血液具有传染性。手上沾有血液是否传播取决于皮肤的完整性。若皮肤无破损,通常不会传播。未洗手吃饭时,若使用工具进食且消化道无破损,亦不会传播。但若手有破口且出血,风险增加,需要紧急处理。
日期:
阅读:33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母婴传播,唾液原则上不可传染。若血液中病毒载量极高,唾液可能含有少量病毒,但需通过血液接触才能传染,如皮肤破口接触唾液,病毒才能进入血液。
日期:
阅读:25
乙肝表面抗体大于1000是非常好的,说明有抵抗乙肝感染的能力,意味着不需要再打疫苗。如果抗体量下降到100以下,医生会建议重新接种疫苗。
日期:
阅读:37
根据中医观点,肝脏在夜间12点以后气血旺盛,有助于肝脏疾病的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建议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以促进肝脏恢复。此外,肝功能不正常时应减少活动,多休息。
日期:
阅读:30
甲肝是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厌油等。感染甲肝的病毒与乙肝不同,通常是急性发作,极少出现慢性病例,经过积极治疗可以迅速好转并治愈。
日期:
阅读:20
乙肝的化学发光法是一种检测乙肝病毒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临床上常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5项,包括表面抗原、抗体以及E抗原和E抗体等。此方法在检测其他病毒时也有应用。
日期:
阅读:41
肝囊肿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多因胚胎发育问题,无需特殊处理;后天性可能因器官功能退行性变及胆管炎症等引起,通常不会自愈。一般小于5公分者可定期观察,大于10公分者可能需干预和治疗。
日期:
阅读:40
肝功检查是一种生化检查,通常要求在检查前禁食水,以确保结果准确。然而在急诊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在进食后接受检查,此时不论是否进食都可进行,但仍需提醒尽量在检查前不要饮水或进食,以保持结果的准确性。
日期:
阅读:33
乙肝并不是遗传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及母婴传播途径感染。发现家族多例乙肝病例时,密切接触者需进行乙肝5项体检。若表面抗原阴性且抗体不足,应接种乙肝疫苗,按016方案进行预防接种,疫苗有效预防乙肝。
日期:
阅读:21
乙肝五项中有三个抗体,其中表面抗体是对人体有保护性的抗体,接种乙肝疫苗后希望出现此抗体。表面抗体阳性是好的,滴数越高越好。而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一般提示既往感染,通常不严重。
日期:
阅读:26
乙肝做彩超是无法查出的。彩超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变化以及血管、胆管表现,但不能明确乙肝感染。要检测乙肝需通过血液检查,如乙肝5项,才能判断是否有感染可能。
日期:
阅读:49
孕妇在24周到28周期间应吃抗病毒药以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孩子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家庭中若有乙肝患者,可能会通过共用餐具等方式传播,但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传染。
日期:
阅读:22
眼睛发黄可能提示肝功能问题,需及时进行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检查。对明显黄疸应排除梗阻性黄疸,若不存在,则需排查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损伤因素,包括近期或长期饮酒及药物影响。
日期:
阅读:28
肝脏位于右上腹,但通常被肋骨包裹,正常情况下触摸不到。如果触摸到肝脏可能表示肝脏增大,有病变的可能。特殊情况下,镜面人肝脏在左上腹,其心脏则在右侧,脏器位置与正常人相反。
日期:
阅读:33
肝脏位于右上腹的肋骨内,与胆囊相邻,因此需考虑胆囊疾病引起的疼痛。疼痛可能辐射至右肩部。临床检查包括血常规及影像学如彩超、CT等,以排查肝癌、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等疾病。
日期:
阅读:41
乙肝的阻断针是为了防止母婴传播,建议婴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孕妇若怀孕前已服用抗病毒药物,继续用药;若未用药,需要监测乙肝病毒含量,必要时在24-28周服用抗病毒药。
日期:
阅读:35
打完乙肝疫苗后不建议剧烈运动,因其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抗体生成。同时,剧烈运动会导致出汗,增加注射部位感染的风险。因此,建议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和家务。
日期:
阅读:30
一三五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携带,传染性强,病毒复制活跃。大多数为大三阳,肝功正常,但乙肝DNA显示大量病毒。在无治疗情况下传染性高,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传染性降低,仍为大三阳。治疗情况影响传染性水平。
日期: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