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最常见的症状为肝内胆汁淤积,病人通常出现眼睛发黄和尿发黄。肝吸虫寄生于淡水鱼虾中,如未加热处理便可能进入人体,导致胆管堵塞,进而造成胆汁排出困难,出现阻塞性黄疸。
日期:
阅读:41
肝硬化的好转主要通过肝脏纤维化的改善来判断,肝脏弹性测定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对于早期可逆转的肝硬化患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弹性测定,以观察数值的变化,数值减少意味着肝纤维化程度降低,即肝脏正在向健康发展。
日期:
阅读:38
大三阳无法根治,指乙肝五项检查中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三项阳性,通常伴随高HBVDNA和肝功能异常,病情进展较快。当前无根治药物,需长期服用口服药物以控制病毒复制,防止肝硬化和肝癌。
日期:
阅读:41
肝功能检查包括酶学检查、胆红素检查和蛋白检查。酶学检查反映肝细胞膜的完整性;胆红素检查反映肝脏对毒素的处理能力;蛋白检查则显示肝脏对有用物质的合成能力。因此,肝功能检查对评估肝脏健康至关重要,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日期:
阅读:33
乙肝e抗体的阳性结果需要结合乙肝表面抗原的状态来判断,只有表面抗原阳性时,e抗体阳性才说明体内有乙肝病毒。反之,若表面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代表健康,体内无病毒,通常不需要进一步检查。
日期:
阅读:28
肝大通常在超声检查中发现,最常见是脂肪肝的表现。肝脏增大主要是因肝细胞体积增大,脂肪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可能导致脂肪性肝炎。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日期:
阅读:25
肝硬化患者是否能过性生活取决于其身体状况。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可以过性生活,而在严重并发症期间则需住院治疗。待恢复到代偿阶段后,他们可以继续性生活。
日期:
阅读:33
乙肝疫苗的标准接种流程为016,分别在出生当天、出生后1个月及6个月接种三针。此模式终生保持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可能性达80%。孩子5岁或10岁时检测抗体滴度,如不高可再进行加强注射。
日期:
阅读:38
乙肝疫苗理论上打一针有效,但表面抗体可能无法长期存在,标准接种方案为三针:零、零一、零六。完成接种后可监测表面抗体,可能获得终生免疫。
日期:
阅读:36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成分与作用不同,前者含乙肝表面抗体,后者含乙肝表面抗原。未感染乙肝的人需接种疫苗,以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抵抗力和中和抗体。
日期:
阅读:21
肝右叶低密度影是影像学术语,代表肝脏右叶出现的低密度影像,常见于肝癌。需要通过增强核磁共振或增强CT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其为恶性肿瘤还是良性疾病。
日期:
阅读:42
乙肝表面抗体定量偏高说明人体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是打乙肝疫苗后出现的保护性抗体。其作用是在病毒进入体内时快速发现并消灭乙肝病毒,从而保护人们不受乙肝的侵害。
日期:
阅读:29
肝脏低密度灶并不一定是肝癌。低密度灶需进一步检查确定原因,增强核磁共振是最可靠的检测方法。对于小肝癌,使用含钆的造影剂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
日期:
阅读:41
肝上发现结节后需明确其良恶性,良性无需治疗,恶性则可能为肝癌,需尽早治疗。小于3厘米的肝癌可通过手术治愈,3厘米以上治愈可能性降低,超过5厘米则无法治愈。多种微创疗法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日期:
阅读:41
肝性脑病是一种在严重肝病状态下出现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言语不利、睡眠颠倒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昏迷。这通常预示着患者有危及生命的肝脏疾病,需要及时就诊。
日期:
阅读:39
乙肝携带者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不发病,具有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有三: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乙肝携带者需注意这些途径,以阻断病毒传播,保护周围人。
日期:
阅读:34
乙肝1、5阳性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需通过检查如乙肝病毒DNA、肝功能等评估感染状态,以决定是否治疗。不同的感染状态对人体影响不同,检查可以帮助分类需要治疗的人和不需要治疗的人。
日期:
阅读:23
肝功能检查需要空腹,因为许多肝脏酶与饮食有关,进食后酶的浓度可能增加,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常见的肝脏酶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这些指标反映肝细胞膜的完整性。
日期:
阅读:51
乙肝的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常见于静脉吸毒及错误用血,需在正规医院就医;性传播可通过洁身自好和使用安全套预防;母婴传播可通过在正规医院分娩来避免病毒传给婴儿。正确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乙肝传播。
日期:
阅读:41
乙肝表面抗体是针对乙肝表面抗原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存在说明人体具备免疫力。阳性者可抵御乙肝病毒感染,无需关注乙肝相关检查,甚至在接触感染者时也可能不被传染。
日期: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