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肝血管瘤是指肝脏出现两个以上血管瘤,主要原因包括先天发育异常和激素刺激。其表现为肝脏内多发的占位,发展缓慢,预后良好,但大的血管瘤可能引起腹部不适或破裂出血。
日期:
阅读:20
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可以消失,但个体差异较大。常见的包括发烧、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等,开始在治疗初期出现,部分患者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严重副作用如甲状腺异常、肺纤维化、抑郁相对较少,需专业评估是否停用干扰素。
日期:
阅读:24
乙肝表面抗体数值大于10IU/ML为阳性,主要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获得。疫苗全程3针,90%以上人群在接种后1个月能检测到抗体,但抗体水平随时间降低。如果滴度≤10IU/ML,应在半年内接种。
日期:
阅读:35
预防乙肝的措施包括注射乙肝疫苗和切断传播途径。接种乙肝疫苗后,90%以上的人可检测到抗体,有效预防感染。此外,应避免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接触,特别是对孕妇实施母婴阻断措施,以防病毒传播。
日期:
阅读:19
脂肪肝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西瓜,但须注意其糖分含量,避免大量摄入。饮食应合理搭配,控制热量与糖量,多吃绿叶蔬菜,忌油炸与辛辣食物。轻度脂肪肝可通过戒酒、饮食与运动改善,重度者需药物或手术治疗。
日期:
阅读:19
脂肪肝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瓜子,但需控制摄入量,以免加重脂肪在肝脏的沉积。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纤维素为主,减少油腻和热量,并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强运动以帮助自愈。
日期:
阅读:40
脂肪肝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牛肉,但需合理膳食,控制热量和糖分摄入,避免油炸、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戒酒并进行适量运动。轻度患者可通过生活干预治愈,重度患者则可能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
日期:
阅读:20
喝茶能够改善肝内脂质的代谢,减轻肝脏负担,适合脂肪肝患者。饮食上需平衡营养,增加高蛋白和维生素的摄入,控制热量和糖量,戒酒,并进行有氧运动。轻度脂肪肝可通过生活干预改善,重度者则需药物或手术治疗。
日期:
阅读:34
消除脂肪肝的方法包括生活干预(戒酒、饮食调整、运动)、药物干预(服用降脂药、护肝药)和手术治疗(肝移植、减肥手术)。轻度脂肪肝患者可通过生活干预改善,而重度患者常需药物配合或手术治疗。
日期:
阅读:24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饮食上没有特殊要求。对于较大的肝血管瘤,患者应以易消化、高维生素、优质蛋白的饮食为主,并避免酒精和辛辣食物,以促进恢复。同时,注意避免激烈运动以防止血管破裂。
日期:
阅读:33
局灶性脂肪肝是脂肪肝的一种类型,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弥漫性脂肪肝是全肝脂肪沉积,而局灶性脂肪肝则是某部位沉积严重,分布不均的病理状态。超声检查可显示肝脏回声改变,帮助判断脂肪肝类型。
日期:
阅读:12
乙肝患者的症状与病情及个人反应有关。若转氨酶升高不多,可能没有明显不适;但若肝损伤严重,常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失代偿的肝硬化患者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需定期检查,若病毒活跃,需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
日期:
阅读:29
脂肪肝可能导致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重度脂肪肝可导致肝硬化及门脉高压,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并可能伴随内分泌失调症状,如男性乳房发育和女性不孕。
日期:
阅读:19
乙肝表面抗体定量阳性表示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有效预防感染。一般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获得,需全程接种3针。接种后需检测抗体水平,≥10个国际单位每毫升表示接种成功。表面抗体会逐渐下降,需定期复查。
日期:
阅读:21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肝脏的圆形占位。小的肝血管瘤一般没有症状,少量喝酒可能不会影响发展。但大肝血管瘤可能引起疼痛、腹胀等症状,如果伴有肝功能损害,建议不饮酒。肝血管瘤发展缓慢,预后良好,但若瘤体过大,可能需紧急手术。
日期:
阅读:35
小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及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传染性低。部分患者需抗病毒治疗,避免肝纤维化和肝癌。若HBV-DNA阴性且肝功能正常,则为健康携带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需定期复查,保持乐观态度。
日期:
阅读:30
乙肝患者可以生孩子,但需采取母婴阻断措施。母婴传播是主要途径,乙肝孕妇HBV-DNA量决定传播风险,若高于10的6次方则属高风险。建议此类孕妇在妊娠24~28周接受抗病毒治疗,孩子出生应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完成疫苗接种。
日期:
阅读:38
肝脏检查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特殊检查。实验室检查涵盖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与CT用于评估肝脏病变,特殊检查包括肝穿刺和腹腔镜等。不同检查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不同,怀疑肝病的患者需及时就医以确诊。
日期:
阅读:30
甲、乙、丙肝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不同、传播途径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各异。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为急性自愈性疾病;而乙肝和丙肝由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可能发展为慢性病,预后较差。
日期:
阅读:46
乙肝两对半是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的重要血清标志物,包含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及e抗原等,通过检测可了解是否感染乙肝及病毒的复制情况。出现表面抗原阳性时,需进一步检查肝功能和HBV-DNA,以判定是否需要治疗。
日期: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