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将焦虑分为轻中重度,主要通过心理测查量表进行评估。常用的量表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焦虑自查量表(SAS),其评分结果可帮助判断轻度焦虑症的程度。轻度焦虑症的评分范围为14到21分,而SAS量表的轻度焦虑评分为50到59分。评估不仅依赖于病人的自我感受,还需结合具体指标。
日期:
阅读:45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有危害的心理疾病,它们在临床上常共生。抑郁症以低落的兴趣和情绪为主要特征,而焦虑症则表现为情绪烦躁和不安。两者在治疗上有共同之处。
日期:
阅读:37
焦虑障碍可能成为躯体疾病的危险因素,长期高应激状态会对心血管、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睡眠障碍、心慌、心悸与胃肠道问题。焦虑症患者常出现腹泻和肠应激综合征,焦虑减轻时症状也会改善。
日期:
阅读:35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健康问题愈发严重。许多患者因身体不适反复就医,却找不到确切原因,经过综合检查后发现,这些症状与精神情绪密切相关,尤其是抑郁症的表现尤为突出。
日期:
阅读:41
抑郁症的治疗需要及时使用足量的抗抑郁药物,通常在三个月内达到治疗效果,急性治疗期至关重要。提高临床治愈率不仅能使患者症状消失,还能有效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日期:
阅读:33
强迫症是一种病程长且容易反复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和心理治疗。药物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递质功能,而心理治疗帮助解决患者内心的冲突,增强治疗效果。两者必须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日期:
阅读:34
文章将焦虑和抑郁问题比喻为精神上的感冒,强调其经常发作、易复发的特性。同时指出,规范有效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但即使治愈后仍可能需要关注病情的反复,并及时就诊以进行治疗。
日期:
阅读:30
神经官能症是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出现的神经功能症状,表现多样,包括抑郁和焦虑。现代诊断不再使用此旧术语,而是明确焦虑症、抑郁症等,需专业医师鉴别确诊,并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日期:
阅读:39
精神病通常指重型精神疾病,早期症状包括怪异行为、情感麻木、自理能力下降等。患者可能产生幻听或妄想,表现为被监控感、被议论感等,家人需及时关注这些表现。
日期:
阅读:24
神经病在大众话语中常被用作骂人,实际上是指精神病。医学上,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肿瘤和脑炎等,而精神疾病则多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上的障碍,往往找不到病因。区分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对就医至关重要。
日期:
阅读:29
精神疾病并非一辈子治不好,很多类型的精神障碍有治愈的可能。精神分裂症的治愈率约60%,一部分病人能正常生活,另一部分则可能出现时好时坏的情况。整体来看,其他类型的精神障碍预后更佳。
日期:
阅读:33
精神疾病的遗传性并不明确,虽然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遗传倾向,但个体的遗传风险不确定。精神疾病的发生涉及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后天的养育环境和经历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日期:
阅读:34
精神疾病患者常表现出睡眠障碍,如焦虑和抑郁症患者通常失眠或早醒。虽然失眠常见,但并不意味着必然拥有精神疾病。若伴随怪异行为或想法,需预警精神障碍并及时就医。
日期:
阅读:42
重型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氯丙嗪的发明开启了精神医学新纪元。在药物控制症状后,应结合心理治疗和认知训练,帮助病人回归社会。中西医结合有助于缓解副作用,但不应依赖中药单独治疗。
日期:
阅读:19
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抑郁症是普通抑郁情绪的持续放大,而精神分裂症则有其独特症状。虽然有时病人会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诊断,但两者并不会相互转化,诊断上仍然明确区分。
日期:
阅读:34
精神病主要指精神分裂症,它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病人表现多样,包括退缩、行为紊乱、极度疑心等,难以准确分类。重型精神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和癫痫引起的精神疾病也属于此类。不同精神疾病的原因和表现各异。
日期:
阅读:30
本文讨论了谷维素在治疗焦虑、失眠和神经衰弱等问题上的效果。对于轻度的症状可能有一些效果,但对重度症状效果不大,建议在无效时寻求专业治疗。
日期:
阅读:22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主要为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等。如患者有双相情感障碍倾向,可使用心境稳定剂。对于住院患者如药物控制不佳,可以考虑MECT治疗。
日期:
阅读:31
很多年轻人因情绪波动而出现暂时性高血压,尤其在看医生时会紧张,导致血压升高。这种情况被称为白大衣性高血压。焦虑情绪引起神经递质变化,可能被误诊为高血压,实际需要关注情绪问题。情绪稳定时,人体有自调节能力,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指标。
日期:
阅读:32
自言自语是正常现象,常见于小孩和成年人。小孩自言自语是与玩具或图片互动,而成年人则可能是自娱自乐。然而,精神病患者的自言自语可能源于幻听,与无形的对话者交流,需深入了解其情况以判断是否为精神疾病。
日期: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