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转移的情况因人而异,发现肺部肿瘤后需做全面检查,包括其他脏器、骨骼和脑部,特别是三期和四期患者应重点关注纵隔淋巴结及骨盆、脑部的核磁检查。
日期:
阅读:14
肺部占位的种类多样,包括结核球和炎症引起的包裹性积液等,肺部肿瘤也是一种。发现肺占位后,需要结合病史,进行组织取样和化验,以判断其性质,采用病理检查是最准确的方式。
日期:
阅读:24
晚期肺癌患者出现气喘时,常因气道受压。单用平喘药效果欠佳,建议使用气道支架以通气道,改善肺功能。同时,中医可通过刺血拔罐等方法减压,缓解气道压迫,对治疗肺癌喘息效果良好。
日期:
阅读:22
肺脏出现胰腺转移在临床上较少见,肺癌通常转移至骨骼、脑、肝脏及肾上腺等部位。胰腺多是原发病灶,合并症状与脾胃相关。肺癌患者除化疗外,应注重健脾利湿。
日期:
阅读:23
胸膜炎是良性病变,主要因感染导致胸水产生。尽管胸膜炎不会直接演变为肺癌,但可能间接影响肺的气血畅通,增加肺癌发生的概率。患者的正气减少与邪气增加有关。
日期:
阅读:10
肿瘤手术后,需依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化疗。早期且无高危因素可不化疗;否则,如切缘不干净或有神经侵犯和脉管癌栓等,应进行化疗。一般术后一个月最佳,但若病人恢复快可提前至两周,年老体弱者可采用中医调理后再化疗。
日期:
阅读:15
肿瘤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脱发、恶心呕吐和乏力等,医生更关注内脏和骨髓的损害。患者常询问脱发问题,这主要与使用的化疗药物有关,如紫杉醇常导致脱发,而其他药物则通常不影响头发。
日期:
阅读:17
肿瘤化疗通常不会引起疼痛,而是可能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导致疼痛。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反而减轻疼痛。化疗的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腹胀、掉发以及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等。
日期:
阅读:20
肿瘤病理分析不仅评估良恶性,还分析分化程度和细胞来源。随着精准治疗的发展,需关注基因突变和PD-1表达。分化程度分为低、中、高和未分化,其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高分化肿瘤接近正常细胞,恶性程度较低,而中分化肿瘤则需化疗。
日期:
阅读:34
化疗后,肿瘤通常会出现缩小,通过缩小比率判断其效果:20%以上为有效,若无变化则为稳定,若增大则为进展。在评估化疗效果时,两次化疗后需进行判断,若肿瘤未缩小,西医通常换药,而中西医结合则注重调理及局部药物浓度增加。
日期:
阅读:11
化疗后肿瘤缩小通常伴随标志物下降,但化疗失败的病人可能出现标志物不降。我们需评估选药是否正确和是否与体质一致。例如,寒性体质用偏寒药效果差。此外,需关注气血畅通,通过中医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日期:
阅读:14
肿瘤化疗分为术后化疗和晚期化疗。术后化疗复发率较低,而晚期病人化疗后可能复发迅速。尽管化疗能使肿瘤缩小,但中医调理可以延长复发时间。
日期:
阅读:14
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多种方式。化疗主要通过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的复制。同时,心理治疗也很重要,通过交流减轻病人对肿瘤的恐惧。医院重视这两方面的并重。
日期:
阅读:19
肿瘤化疗后发烧需要辨证,有可能是肿瘤坏死后的吸热。一般情况下,患者无畏寒,下午出现低烧,体温不超过38.5度。如果肿瘤标志物下降,影像学显示肿瘤缩小或坏死,属于好现象。可通过温水、解热镇痛片或中医小柴胡汤等方法治疗。
日期:
阅读:28
肺腺癌、肠癌、胃癌和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而肉瘤和肺鳞癌则不太敏感。化疗通过抑制肿瘤复制起效。在中医中,化疗被视为大寒大热之品。寒、热证患者化疗敏感,而痰湿重、寒热错杂的病症如肉瘤则对化疗不敏感。
日期:
阅读:11
肿瘤标志物只是参考,有些患者即使肿瘤标志物正常,也可能已经确诊恶性肿瘤。此外,健康人的标志物却可能偏高,不能单凭标志物判断是否需要化疗。更需关注病理与分期,中医认为标志物与体质相关。
日期:
阅读:10
化疗后肿瘤大小变化并不能简单判断化疗效果,有时肿瘤膨胀但质地变化良好,可能是坏死后肿胀。若无坏死则可能表示肿瘤进展。需辨证看化疗药物选择与效果,并可通过中医方法改善气血后再尝试化疗。
日期:
阅读:17
在医院,肿瘤患者多为不能手术的三期患者或术后复发者。化疗效果常不理想,但通过局部手法松解及动脉化疗,经过两次治疗后,90%的患者会出现肿瘤缩小,达到CR标准。
日期:
阅读:21
肿瘤患者的护理需要关注心理状态,促进乐观情绪和消除恐惧。化疗可能引发的不适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同时,中西医结合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而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抑制呕吐和增强胃肠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化疗。
日期:
阅读:18
肿瘤一旦出现远处转移,患者通常属于四期,不再适合手术,应选择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需关注缓解症状和消瘤,这对患者的治疗信心至关重要,化疗需与中医辅助治疗相结合。
日期: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