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受益大于弊。在医院,通过减毒增效的措施,局部通络治疗和针刺可以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同时减少对正常脏器的药物暴露,从而改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因此,支持患者进行中西结合的多学科化疗。
日期:
阅读:18
肺鳞癌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尤其在无法切除的情况下可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和放疗。中医治疗也具有良好效果,针对肺鳞癌的热和瘀进行软坚散结、扶正固本。
日期:
阅读:30
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分为雌激素依赖型与非雌激素依赖型。雌激素依赖型的肿瘤通常预后较好,而非依赖型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其发病与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生活方式因素有关。
日期:
阅读:25
子宫内膜癌根据组织学分类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其中高分化腺癌约占80%。还包括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等特殊类型,其恶性程度依次升高。必须与淋巴瘤、肉瘤等进行鉴别,以确保针对性治疗。
日期:
阅读:27
子宫内膜癌的并发症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肌瘤等。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等症状;功能性子宫出血则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异常出血。子宫肌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可能导致阴道出血和压迫症状。直肠刺激征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重要症状。
日期:
阅读:2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及病变范围制定个体化方案,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早期患者可通过规范手术治愈,晚期患者需综合治疗,某些希望保留生育的患者可考虑激素治疗。
日期:
阅读:19
子宫内膜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还有内分泌治疗等激素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患者的需求,尤其是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女性。同时,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改善免疫功能,个体化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制定。
日期:
阅读:28
文章讨论了子宫内膜癌的检查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B超和经阴道超声,血液学检查中的肿瘤标志物CA125,以及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检查的应用。这些方法各有优势,能够有效诊断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日期:
阅读:19
子宫内膜癌患者需注重饮食原则,选择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多吃新鲜蔬果以增强免疫力。同时建议适度体育锻炼、良好睡眠及休息,关注心理健康,以促进全面康复。
日期:
阅读:21
淋巴结是人体的正常组织,具有清除细菌和防止疾病的作用。淋巴瘤则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贫血、发热等全身症状。正常淋巴结肿大通常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而淋巴瘤的淋巴结则表面不均匀、坚硬,且与周围组织有黏连,活动性下降。
日期:
阅读:14
子宫内膜癌复发分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可通过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方式治疗,而远处转移则是在治疗后身体其他部位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的治疗方式依复发部位而异,综合治疗能达到最佳效果。
日期:
阅读:18
子宫内膜癌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确症状,常见的有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和下腹疼痛。阴道出血可能伴随血块和痛经,排液分泌物可为稀薄或带血,且有异味或无。疼痛通常与宫颈狭窄或分泌物积聚有关,需重视并进行专业体检。
日期:
阅读:23
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在发病部位、原因、症状及检查方式上有所不同。宫颈癌多由HPV感染引起,症状包括接触性出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症状为不规则出血及下腹不适。检查宫颈癌主要用刮片,子宫内膜癌则通过分段诊刮及宫腔镜检查。
日期:
阅读:23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可无症状,随着肿瘤进展,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及局部疼痛。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未分化癌则是分化程度极低的类型,恶性程度更高。
日期:
阅读:18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具有共同和多样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如发热、瘙痒、消瘦和乏力,皮肤病变(如多形性红斑)以及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在晚期,可能出现横隔淋巴结肿大,伴随压迫症状,如咳嗽和气短。
日期:
阅读:36
任何类型的恶性肿瘤都有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乳腺癌的复发与患者体质和癌症分期相关。高分化肿瘤恶性程度低, 低分化肿瘤恶性程度高, 复发风险高。乳腺癌早期生存率高, 复发后可考虑综合治疗, 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日期:
阅读:24
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与多种外界和内在因素相关,虽然具有家族聚集性,但并不是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会增加其他女性的发病风险。因此,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至关重要。
日期:
阅读:9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主要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组成,常见于青年女性,恶变几率极小。患者需定期复查,若出现肿物增大、疼痛或质地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日期:
阅读:11
早期乳腺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通常定义为术前肿瘤小于两厘米,且腋窝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无远处转移。一些研究认为,肿瘤直径可扩大至三厘米,且可接受保乳手术,治愈率和治疗效果较高。
日期:
阅读:18
在哺乳期,女性乳房肿块不一定意味着乳腺癌,可能由乳汁淤积或乳腺炎引起。如果发现新发肿块并伴随红、肿、痛和全身发热,需及时就医以便诊断肿块性质,确保早期治疗。哺乳期乳腺癌发生概率较低,但仍需警惕。
日期: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