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转移主要有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在进展期胃癌时,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手术不仅要切除病灶,还需切除周围的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结,以防止癌症扩散。
日期:
阅读:35
骨肉瘤的治疗应长期进行,注意间断,不应长时间住院。取得良好效果后应继续治疗,长期化疗能有效杀伤残余恶性肿瘤,提升免疫功能帮助消灭余下肿瘤细胞。
日期:
阅读:37
化疗效果好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进行手术。化疗后可能会有残存的休眠肿瘤,仅靠化疗无法完全清除。适当的手术能够将残存的肿瘤原位灭活,而单纯化疗的复发率较高,因此手术仍然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日期:
阅读:42
化疗在骨肉瘤治疗中至关重要,但会产生多种毒副反应。医生努力提高病人的耐受能力,采用皮下埋置式导向化疗给药,以提高疗效并减轻副反应,使药物更多集中在肿瘤部位,减少对全身的影响。
日期:
阅读:33
对骨肉瘤的治疗应具体分析,化疗后如残肿块较大、血管神经难分,可能需截肢。直接截肢不被推荐,因术后复发及卫星灶活跃治疗难度大。新辅助化疗显著提高生存率,与截肢无直接关系。
日期:
阅读:31
文章讨论了保持健康的四个基本原则:注意生物钟、合理膳食、保持积极情绪以及进行适当运动。这些因素相辅相成,影响着疾病治疗的成功率。即使饮食再好,若缺乏运动与良好睡眠,也难以保持良好的情绪,因此整合这四个方面尤为重要。
日期:
阅读:36
在胃肠间质瘤手术切除后,根据瘤的大小、体积、部位及细胞核分裂表现进行危险度分级。极低风险和低度危险的瘤不需要靶向治疗,而中度和高度危险的瘤则需要靶向治疗。
日期:
阅读:29
在分析病人的疼痛时,需要关注年龄、诱因和疼痛特点,以判断是否符合骨肉瘤的特征。骨肉瘤的发病率极低,多发病例非常罕见,全身性疼痛的病例中,百分之七八十并非骨肉瘤所致。
日期:
阅读:46
胃肠间质瘤手术后,需定期复查以监测复发或转移,特别是中度及高度危险患者。一般要求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及早发现问题以便进行手术或靶向治疗。中度危险者需靶向治疗一年以上,高度危险者需三年,治疗期间不应中断。
日期:
阅读:32
原发性肝癌通常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展,如乙肝、丙肝和肝硬化。早期肝癌常无明显症状,往往通过体检发现,晚期时失去治疗机会,因此慢性肝病患者需定期体检。
日期:
阅读:31
手术后需要注意假体的保护,避免折断、松动等问题。使用轻便的拐杖可以提醒他人注意,防止碰撞。上下楼和下水等活动要谨慎,以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避免再次手术翻修的难度。
日期:
阅读:41
防止骨转移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原发肿瘤的病灶发展。通过化疗的八字原则,包括按体表面积、联合足量、长期和间断治疗,可以降低骨转移风险。坚持长期治疗尤其重要,建议在恶性肿瘤的两三年内持续治疗以获得良好效果。
日期:
阅读:34
本文描述了临床症状的三大主要表现,包括疼痛、肿块和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具有夜间加重和安静时加重的特点,通常使用止痛药无法缓解。当出现肿物时,疼痛会减轻,显示出‘先疼后肿’的特征。
日期:
阅读:38
骨肉瘤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护人工关节,适当使用拐杖以避免碰撞,延长假体使用寿命。此外,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工作,如爬楼梯和爬山,以减少假体出现折断或松动的风险。
日期:
阅读:37
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面临疼痛、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这些会影响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外科治疗旨在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肢体活动,增强脊柱稳定,减少肿瘤负荷,促进长期控制。
日期:
阅读:38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最常由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引起。病毒DNA与宿主DNA结合,导致细胞及DNA变异,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肝硬化患者亦由病毒感染逐步转变而来,反复的肝细胞损伤和修复过程促使细胞变异增加,形成肝硬化结节。
日期:
阅读:26
间质瘤是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其靶向治疗药物价格昂贵。这些药物针对基因及其突变,研发和生产成本高,导致售价极其昂贵。
日期:
阅读:29
便血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并不一定是结直肠癌。痔疮是最常见的原因,其出血特征与肿瘤引起的便血不同。肿瘤便血往往伴有粘液,而结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
日期:
阅读:41
骨肉瘤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十岁到二十五岁之间,主要发生在干骺端。具体的发病部位包括股骨远端、胫骨上端和肩部肱骨的近端。
日期:
阅读:33
肝癌的免疫治疗药物主要有PD-1和PD-L1,这些药物有效性显著,但缺乏有效的标志物筛选适合人群。部分患者可能无效且会出现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性肺炎和肝炎,导致肺纤维化等症状,因此使用过程中需谨慎,观察患者耐受情况,必要时及时停药。
日期: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