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较简单的先心病,大部分一岁以上的孩子术后住院5到7天即可出院恢复。小龄病人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通常为10天到12天。个别复杂或危重病人的住院时间会延长。
日期:
阅读:32
先心病手术能够有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只要符合手术指征。停止治疗的个别病例可能与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结构缺陷有关。99%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实现治愈,达到正常人的生活水平。
日期:
阅读:42
复杂性先心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手术是唯一治愈的方法。部分患者可通过单纯手术或复合手术获得改善。复合手术包括内科医生进行封堵异常通道,外科医生矫治畸形结构。对于手术条件差的患者,可进行姑息手术以缓解缺氧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日期:
阅读:32
复杂先心病的症状多样,包括紫绀、缺氧、手指或脚趾末端膨大等。患者可能在剧烈刺激后出现缺氧发作,或因疲劳需要蹲踞休息。一些人可能经历运动耐力下降、胸痛及头晕等不适。
日期:
阅读:26
法洛四联症的诊断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胸片和X线进行初步检查,必要时会进行心血管造影或CT、核磁检查。医生依据肺动脉发育情况决定是否一次性根治或进行姑息手术,以促进肺动脉发育,确保后续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日期:
阅读:37
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其最大危险在于缺氧,可能导致病人出现严重缺氧发作甚至生命威胁。病人还可能因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发生脑栓塞,特别是在脱水和高温情况下。
日期:
阅读:40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现已可通过介入治疗大部分患者,无需开刀。然而,对于年龄较小或导管粗大的患者,如早产儿,则需进行手术以避免心衰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日期:
阅读:42
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心脏病之一,绝大部分病人病情不严重,但早产儿可能因导管粗大导致肺过度充血及心功能不全,影响生长发育,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日期:
阅读:31
间隔缺损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封堵来治疗。对于适合封堵的中央型缺损,推荐使用介入封堵以降低创伤;而缺损大或边缘小则需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主要通过腋下切口或经胸小切口进行。
日期:
阅读:42
先天性心脏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孕期前三个月的环境和母体因素是关键。高危因素包括孕早期感染、药物使用、有害环境接触、高龄孕妇等。遗传因素虽有影响,但占比不足8%。
日期:
阅读:24
先心病手术通常在全麻和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步骤包括开胸、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降低体温以保护器官、使用停搏液使心脏停跳,并对心脏畸形进行修复。手术完成后,恢复心脏功能并撤离体外循环。
日期:
阅读:37
纵隔肿瘤常见的症状主要是压迫症状,可能导致胸闷、胸痛等,咳嗽较少见。若肿瘤侵犯肺组织则可能引起咳嗽。胸腺瘤对肺影响小,但可能伴随重症肌无力,出现眼皮抬不起来、咀嚼无力、呼吸困难等肌无力症状。
日期:
阅读:26
纵隔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如淋巴结肿大、胸腺瘤、良性畸胎瘤,恶性肿瘤如恶性胸腺瘤和淋巴瘤。推荐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并治疗,所以无论良恶性,有手术指征的肿瘤一般建议手术。
日期:
阅读:33
纵隔肿瘤扩散到心包或肺边缘取决于肿瘤大小,超过5公分的肿瘤多有心包或肺的侵犯。手术可进行部分切除,但如果侵犯范围大,完全切除较难,严重程度加大。
日期:
阅读:44
大多数纵隔肿瘤患者并无家族史,说明纵隔肿瘤多是后天形成。常见类型如胸腺瘤、淋巴瘤和畸胎瘤等,遗传因素与纵隔肿瘤的关系不密切。
日期:
阅读:23
纵隔里的肿瘤一般建议手术切除,尤其是实体肿瘤如胸腺瘤和淋巴瘤。胸腺囊肿通常为良性,可进行观察,但如有增大趋势则建议手术。CT或核磁提示囊肿可暂不手术。
日期:
阅读:28
纵隔肿瘤可以采用微创手术,若肿瘤大小在5至7公分以内且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均可切除。肿瘤较大时亦可尝试,但需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如果发现严重粘连,可能需中转开胸。
日期:
阅读:48
纵隔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可能表现为良性和恶性成分,并可能复发。其次是畸胎瘤,通常从小生长并可引起压迫症状。此外,淋巴瘤也较常见,而其他少见类型包括单纯淋巴结肿大和甲状腺肿大形成的纵隔肿瘤。
日期:
阅读:27
胸外科医生一般不推荐患者进行穿刺,尤其是可以手术的情况下。穿刺对于囊性病变无法明确诊断,甚至可能导致囊肿再生。对于胸腺瘤、胸腺癌及淋巴瘤,细针穿刺通常组织量不足,难以准确分型和判断预后,因此不太推荐穿刺。
日期:
阅读:37
首选胸部CT,选择最佳为胸部增强CT,以清晰显示纵隔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若怀疑囊性病变,可进行磁共振检查。除胸部检查,还需常规的腹部B超、心电图及头颅CT或磁共振等检查。
日期: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