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可能由于肺部疾病或外力导致。分为创伤性气胸和自发性气胸,常见于男性青壮年。诱因包括剧烈运动、咳嗽、重物提举等。气胸可导致呼吸困难和胸痛,严重者需及时处理。
日期:
阅读:31
胸腺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无症状,常在CT检查中意外发现。颈部囊肿多见于10-20岁患者,表现为颈部肿块;纵隔囊肿多见于30-60岁患者,少数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诊断上,CT和超声波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日期:
阅读:49
胸腺囊肿的治疗存在争议,部分专家主张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另一些则认为可通过影像学判断后进行穿刺治疗。对于无法确诊者,手术是必要的。大多数手术采用腔镜技术,小囊肿可观察随访,较大的囊肿建议手术。
日期:
阅读:35
胸腺囊肿是先天性的纵隔囊肿类型,术前难以确诊,常误诊为其他肿瘤。胸部X线、超声及CT扫描是主要检查方法,其中CT扫描最为清晰,能区分囊内内容物和其他实体性新生物。针吸活检在组织学诊断方面价值有限。
日期:
阅读:21
胸腺囊肿是良性的先天性肿瘤,主要出现在胸腺的发育线路上。虽然大部分囊肿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囊肿逐步增大并溃破,可能导致严重的胸腔感染,因此应及时诊断和处理。小型囊肿可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日期:
阅读:29
胸腺囊肿手术后的恢复通常约一个月,恢复情况与身体状况密切相关。患者术后应补充高蛋白食物,并注意引流管情况,鼓励咳嗽排痰,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解除紧张情绪,防止管线拔脱。
日期:
阅读:31
胸腺囊肿是一种囊性肿物,主要位于前纵隔,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一般为单房,含清亮液体;而获得性通常为多房,伴有炎症及纤维化。病理上,胸腺囊肿的内含物可表现为浆液性液体或混浊液体,主要依据是在囊壁发现胸腺组织。
日期:
阅读:31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积聚液体,导致肺脏压迫和呼吸困难。其原因可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前者多与感染相关,后者与脏器功能不全有关。近期癌性胸腔积液增多,感染性因素如结核菌感染也常见,仍需关注与重视。
日期:
阅读:25
文章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胸腔积液及其治疗方法。结核性胸腔积液通常通过抗结核药物和胸腔穿刺治疗;肺炎相关积液和脓胸需要控制感染和引流;恶性胸腔积液则需反复穿刺和可能的化疗;漏出性积液则主要针对原发病治疗。
日期:
阅读:42
血胸是胸腔内全血积聚的状态,最常见原因包括创伤和手术,内科的感染也常导致该病。其症状取决于积血量及病人的体质。表现为急性失血的低血容量休克,伴随脉搏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可通过胸腔穿刺确诊。
日期:
阅读:31
本文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本情况,包括其传播途径如飞沫和接触传播,强调了戴口罩和勤洗手的重要性,以及对死亡率的初步估计。同时提到对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的研究尚在进行中。
日期:
阅读:27
目前确诊病例已超七万,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建议患者先与主管医生沟通,以区别新冠感染与感冒等其他疾病,避免过度担心和交叉感染。血液化验和核酸检测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日期:
阅读:33
本文讨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影像学上的表现,特别是胸部CT的磨玻璃样改变,以及如何区分陈旧病变与新感染。在疫情期间,患者应注意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依赖医生提供的专业建议。
日期:
阅读:23
国家卫健委已启动一级响应,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临床诊疗指南。重点强调对轻症患者的隔离观测,重症患者需转至定点医院救治。同时,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增强患者免疫力和减缓症状。医疗队伍不断扩充,致力于快速有效地应对疫情。
日期:
阅读:41
目前新研发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需要时间和过程才能投入临床使用,预计疫情结束后才能应用。寄希望于新药物和疫苗战胜疫情是不现实的,需关注老药新用及预防措施。
日期:
阅读:29
文章强调减少外出、科学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的重要性。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可攻击多个器官,导致中老年人重症及死亡。对病毒的病理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以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日期:
阅读:28
新型冠状病毒的整体预后比SARS好,死亡率低,轻型患者可通过隔离和观察治愈。及早发现和隔离有利于预后良好。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小,但重症病例需要关注多器官功能不全现象,相关经验有助于未来公共卫生应急处置。
日期:
阅读:31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加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面临居家隔离带来的心理问题,必须保持与医生沟通,远程询问病情。同时,医院的就诊和检查节奏受到影响,病人需合理安排复查时间,以大局为重,理解疫情带来的调整。
日期:
阅读:53
北京市出台惠民政策,慢性病患者可在社区医院取药,降低就医需求。疫情期间强调分级诊疗,鼓励患者就近就医,通过线上咨询与主管医生沟通治疗方案。希望改变以往就诊模式,提升患者就诊效率,减少大医院的人流压力。
日期:
阅读:40
胸外科医生建议延期择期手术,同时确保必要手术的患者可安排手术。医院正在采取隔离措施以防疫情蔓延,门诊服务未完全停止,将增加出诊次数以满足病人需求。医生通过线上咨询保持沟通,期望疫情尽快好转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日期: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