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过多堆积的病变,轻度多无症状,重者病情严重。饮酒会加重脂肪肝,因肝脏无法处理酒精,损伤加剧并影响脂肪代谢。因此,脂肪肝患者应戒酒,注意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同时增加锻炼以消耗脂肪。
日期:
阅读:5
脂肪肝是因高脂肪食物造成的肝脏脂肪堆积,而酒精肝是长期大量饮酒引起。两者均为良性病变,酒精肝可通过戒酒和补充蛋白质治疗,脂肪肝则需调整饮食,口服降血脂药物,增加运动。
日期:
阅读:18
脂肪肝疾病常见,食疗效果显著。其原则包括控制热量摄入、增加优质蛋白质、减少糖类和甜食,以及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肝细胞修复,防止疾病加重。
日期:
阅读:12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肝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率逐渐增加。其危害包括对肝脏的损害,可能引发脂肪性肝炎、纤维化及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此外,脂肪肝常与代谢紊乱有关,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风风险。
日期:
阅读:25
治疗脂肪肝的方法分为两种: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通过饮食调理和运动恢复,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结合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多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日期:
阅读:4
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病变,检查方法包括抽血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彩超)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脂肪肝后需进一步检查肝脏功能和其他指标,治疗应逐步进行,强调清淡饮食和保持锻炼。
日期:
阅读:16
乙肝黄疸主要症状包括乏力、纳差、厌油腻、恶心、腹胀和腹泻等。体征表现为巩膜和皮肤黄染,伴随大便颜色变浅和尿色加深,重者可出现白陶土样便。化验检查显示胆红素升高。
日期:
阅读:17
乙肝患者,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包括干扰素和口服核苷或核苷酸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治疗难以清除病毒,停药后病毒会反弹,病情复发。因此,慢性乙肝患者必须持续治疗,不能随意停药。
日期:
阅读:13
慢性肝炎可能导致癌变,因肝细胞长期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形成肝硬化。肝硬化病人癌变几率明显升高,乙肝病人若无肝硬化,年癌变几率为0.1~1%,而肝硬化后则增至2%~6%。
日期:
阅读:21
肝硬化导致内分泌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规整和受孕困难,男性则出现性功能减退和乳腺发育。疾病的症状还包括蜘蛛痣和肝掌。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肝硬化及肝病。
日期:
阅读:17
大部分慢乙肝病人不做肝穿刺,唯有转氨酶正常、病毒阳性,且伴有肝大、脾大或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病人需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有炎症和纤维化的病人,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日期:
阅读:17
乙肝的垂直传播主要指怀孕的乙肝妈妈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将病毒传给胎儿,导致新生儿感染。在中国,这种传播途径占乙肝感染的40~50%,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以降低风险。
日期:
阅读:20
皮肤的黄染通常意味着病毒性肝炎的病情更为严重。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从而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和巩膜的黄染。皮肤黄染的程度与血中胆红素升高成正比,反映出肝细胞损伤的严重性。
日期:
阅读:16
慢性肝炎是肝细胞的持续、反复炎症坏死,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和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出现黄疸。其主要病因包括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及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如果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毒的持续复制会进一步导致肝细胞损伤。
日期:
阅读:13
甲肝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甲肝疫苗和注射免疫球蛋白,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则需做好个人和饮食卫生,以减少甲肝病毒在水源和食物中的污染,防止流行。
日期:
阅读:19
重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炎,特征为肝细胞大量坏死和肝衰竭。其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及感染等,且死亡率较高。
日期:
阅读:18
丙肝的潜伏期为2周到26周,平均约7.6周;输血感染则潜伏期较短,约7天到33天。感染后可出现乏力、纳差等消化道症状及转氨酶升高。可通过检测丙肝抗体和RNA进行确诊,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日期:
阅读:18
甲肝是一种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烧、头痛、乏力、恶心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黄疸,隐性感染者则无明显症状。诊断依赖于检测甲肝病毒的IgM抗体。
日期:
阅读:15
丙肝合并乙肝的治疗主要依赖抗病毒治疗。治疗策略包括首先使用小分子药物治愈丙肝,疗程较短,仅需三个月。乙肝的治疗则需长期用药,包括干扰素或核苷类药物,不能轻易停药。这种顺序可减少药物对肝脏和肾脏的损伤。
日期:
阅读:14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阳性但转氨酶正常的个体,无需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病人则为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阳性且转氨酶异常者,需要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日期: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