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肺炎是吃蝙蝠引起的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宿主是蝙蝠,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潜伏期为3到7天,最长不超过1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可通过咽拭子、痰液等标本检测病毒核酸。
-
医生详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过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前无特效药物,主要依赖对症支持治疗。可尝试使用抗病毒药物,如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观察期可用中医药,如藿香正气胶囊和金花清感颗粒。潜伏期一般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表现,重症患者可能迅速发展为脓毒症休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部分重症患者可仅表现为低热和乏力,多数在一周后可恢复。
-
新冠状病毒肺炎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宿主与中华菊头蝠相关,病毒对紫外线及热敏感,特定消毒剂可有效灭活。潜伏期一般为3~7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和干咳,重症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接触就传染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源是肺炎患者,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病情较重。实验室检查显示早期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部分患者肝酶等升高,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斑片影及间质性改变。
-
新型冠状肺炎潜伏期能查出来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感染患者可以通过咽拭子、痰液等标本检测出病毒核酸。症状主要有发热、乏力、干咳等,少数患者可能有鼻塞、流鼻涕、腹泻等表现。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方式是什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源为患者,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病情较重。潜伏期为3-7天,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和干咳。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目前无特效药物。
-
全国新型肺炎确诊人数截至2020年2月4日,全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2万余例,死亡400余例。该病毒敏感于紫外线与热,主要来源于感染患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潜伏期3至7天,临床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
冠状肺炎治好后有后遗症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后是否会有后遗症目前没有明确答案,因疫情时间较短,缺乏长期医学观察的数据。该病毒属于β属,潜伏期一般在3至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
新型冠状性肺炎有哪些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要症状,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症状轻微,病程中可能无明显发热。核酸可从多种标本中检测到。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传染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传染病,按甲类进行管理。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潜伏期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和干咳,部分患者出现鼻塞、腹泻等,重症病例可能发展为呼吸困难和其他并发症。
-
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能检查出来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在潜伏期可以通过咽拭子、痰液等样本检测出病毒的核酸。该病毒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易重症。目前缺乏有效治疗,主要依靠支持治疗和尝试使用抗病毒药物。
-
肺炎护目镜有什么用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护目镜可防止飞沫溅眼导致结膜感染。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更易感染,且病情较重。
-
肺炎咳嗽带血丝正常吗单纯肺炎患者在咳嗽时痰中带血丝常属正常,因咳嗽引起的毛细血管破裂。肺炎由各种致病菌引起,需选择合适抗生素治疗,并进行对症支持,如果有呼吸困难等情况需及时氧疗,严重者可机械通气。
-
右肺肺炎用住院吗右肺肺炎若感染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等脏器功能需住院治疗。肺炎由致病菌引起,需明确致病菌并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若病情严重,应实施氧疗,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
新型冠状肺炎中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观察期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或中成药进行预防。如果出现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使用藿香正气等药物;乏力伴发热则可服用金花清感颗粒等。该病潜伏期为3~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
-
肺炎支原体1比40传染吗肺炎支原体1:40不会传染,因为支原体肺炎并不是一类传染性疾病。肺炎是一类呼吸系统疾病,常见致病菌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治疗方面需明确致病菌,并选择抗生素,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可以采用氧疗或机械通气。
-
新型冠状肺炎潜伏期能检查出来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潜伏期可通过核酸检测确诊。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部分可通过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更易重症。
-
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源为患者。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可以被多种消毒剂灭活。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和婴幼儿亦可发病。
-
新型肺炎病毒存在变异可能吗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存在变异可能。在实验室检查中,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可减少。严重患者可出现D-二聚体升高,需检测咽拭子等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