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马牙是怎么回事

婴儿马牙,医学上称为上皮珠,是新生儿口腔黏膜上出现的白色或黄白色小点,这并非真正的牙齿,而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马牙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会随着婴儿的成长自然脱落。

关于婴儿马牙的形成与处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了解:

1、形成原因:

婴儿马牙主要是由于上皮细胞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包囊而形成。在婴儿牙齿发育过程中,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增厚,形成牙板,随后牙板逐渐破裂,部分被吸收,部分逐渐增生角质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状的白色颗粒,即马牙。

2、常见症状:

马牙一般无不适感,个别婴儿可能会出现摇头、烦躁、咬奶头等现象,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

3、处理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马牙无需特殊处理,因为它会随着婴儿吮吸、吃奶等口腔活动而自行脱落。家长切忌用针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引起感染。

4、药物治疗: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马牙导致婴儿口腔出现严重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以减轻婴儿的痛苦。若有感染迹象,可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来控制感染。

5、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马牙引起并发症的关键。家长应定期用湿纱布或棉签轻柔地清洁婴儿的口腔,同时避免使用硬物摩擦牙龈。

总的来说,婴儿马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无需担忧。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口腔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确保婴儿健康成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