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官能性疾病,是典型的心理与生理相互影响的疾病,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化,虽经多次临床检查,结果往往正常,但患者却深感为苦。中医虽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名,但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理论思想指导下,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往往能取得满意效果,确有其优势。

(1)呼吸补泻法:是在应用针刺手法的同时配合病人呼吸的方法, 早为我国古代针灸医家所重视。现代医学研究,针刺中的补泻方法就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的一个过程,其中大部分通过兴奋或抑制植物神经来作用于人体。如阴虚病人精神亢奋,心烦不寐,咽干口渴,喜冷恶热,面热目赤等,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偏亢的反应。此时,用补法滋其阴,可在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从而使交感神经得到明显的抑制。

患者甲,男,34岁。于2013 年10月14日就诊。主诉:半年来工作压力不断, 近1 个月, 经常头昏、头晕、耳鸣、腰酸、下肢无力、夜卧多梦、时而惊醒。查体: 精神不佳, 舌质红, 苔微黄, 脉弦细。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治疗: 脉症合参, 证属肝肾不足, 阴虚火旺, 肝阳上扰。治宜滋阴降火,清上安下。处方:双侧太冲穴( 呼吸泻法) 、太溪穴( 呼吸补法)。

操作: 嘱患者仰卧位, 身心放松, 选0.35 mm x 40 mm 华佗牌针灸针, 快速进针, 以双侧太冲、太溪得气为标准。然后开始指导患者做深吸慢呼的腹式呼吸, 待身心进一步放松后, 开始配合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幅度, 行呼进吸出、吸进呼出的针刺补泻手法。留针45min , 每隔1 5min 行针l次, 连针10d, 诸症去半, 效不更方, 又针15 d,诸恙悉除。

(2)穴位敷贴法(多汗症):中医学认为, 汗症是指人体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 滕理开合不利而引起汗液不能内守而外泄的病症。无论自汗盗汗其病因多属虚, 治疗汗证, 关键是固涩敛汗。

操作:①选穴: 选用神闻穴。②药物: 挑选无虫五倍子适量, 干燥, 粉碎, 过80目筛,每取49装入密封塑料袋中, 备用。③方法: 由专职护士指导和教会患者或家属掌握脐部敷贴方法。每晚睡前将患者脐部用温开水洗净、擦干, 然后取五倍子粉49 (一小袋)用适量蜂蜜和水调匀成膏状, 塞入脐部, 以胶贴进行固定, 次晨取下, 1次/d, 5 次为一疗程。局部忌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清洗, 局部有炎症及破溃者暂停使用。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进入第2 个疗程

(3)中药汤剂:

病案一:不寐。

于某,男,49 岁,2010 年12 月29 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二年,加重一个月。病史:该患自述平素思虑过度,加之劳累,于近两年出现入睡困难,心悸,健忘,每天需睡前口服舒乐安定片2mg 方能入睡。近一月因工作琐事病情加重,伴头晕,乏力,自服舒乐安定片症状无明显改善,故今日来诊。现症见:入睡困难,心悸,健忘,头晕,倦怠乏力,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生地25g,二冬各15g,玄参15g, 当归15g,

太子参20g, 丹参15g, 酸枣仁20g,柏子仁15g,茯

神15g, 远志15g, 五味子15g,15g,龙骨20g, 牡蛎

20g,夜交藤15g, 炙甘草15g。

病案二:阳虚汗漏

迟某,女,59 岁,2010 年3 月24 日初诊。

主诉:自汗4 个月。

病史:该患自述于四个月前因感寒出现发热,汗

出,头痛症状,自服感冒、退热药后,发热、头痛症状明显缓解,但此后整日汗出不止,身寒畏冷,为求中医药治疗,故今日来诊。现症见:全身汗出不止,身寒畏冷,小腹凉,神

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中医辨证:汗证( 阳虚不固,营卫失调)治则:调和营卫,复阳固表。方药: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桂枝15g, 白芍15g, 生姜15g, 大枣5 枚, 炙甘草15g, 附子10g, 黄芪15g, 麻黄根15g, 五味子15g。

 病案三:胸中大气下陷证。

李某,女,41 岁,2010 年03 月10 日初诊。主诉:胸闷,气短半年,加重半月。病史:该患自述于半年前生气后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曾到多家医院治疗,行各项检查均正常,服中西药治疗,症状无缓解,并于近半月加重,伴心烦,入睡困难,故今日就诊。现症见:胸中满闷,气短,善叹息,心烦易怒,乏力,入睡困难,舌质淡,苔薄白,脉缓。

中医辨证:胸中大气下陷证( 肝气郁结,大气下陷)治则:益气升陷,佐以疏肝。方药:升陷汤加减黄芪30g, 柴胡15g, 升麻15g, 知母15g,桔梗15g,党参20g,陈皮15g, 麦冬15g,酸枣仁20g, 五味子15g, 生姜15g,大枣5 枚,甘草15g。

中医药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确有其优势,但必须准确辨证,从法立方,以方药,不可盲目一体化。且中医治疗疾病特别强调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即“因人制宜”,正所谓“一人一方,千人千方,治病必求其本”。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