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目前的医学无法根除,只能终身治疗。通过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综合管理,将血压控制达标,不出现并发症才是正确之道。
1、高血压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降压效果有限,真正的高血压还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2、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目前的医学无法根除,只能终身治疗。通过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综合管理,将血压控制达标,不出现并发症才是正确之道。
3、降压治疗的原则是平稳降压,降压药应按时口服,而不能按需口服。按需用药的结果是,高了降下来,停了再升高,血压总是处于忽高忽低的波动中,而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并发症大多数是在血压波动的情况下发生的。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患者,血压高了,开始服用降压药,用了一段时间血压恢复正常,便停了药,结果血压又重新升高;
还有的患者,血压高了就服药,正常了就停药,等血压高了再用,结果血压总是忽高忽低。
前一种情况多见于年轻人,后一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不过,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这两种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
他们都有普遍担心的问题:
我又没什么不舒服,为什么要用药?
我这么年轻就开始用药,用到什么时候才能到头,难道要吃一辈子?
降压药的副作用那么多,长期吃药,把肾吃坏了怎么办?
难道高血压就不能根治吗?
高血压必须控制,否则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梗、脑梗、脑出血、肾衰竭等心脑肾并发症,这已经众所周知,我就不再解释。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基因改变不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也很难改变,对有些病程较长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即使调整了生活习惯,血压也不能恢复正常。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减肥和药物治疗等。
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减肥,也可以降低血压。
比如理论上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可降血压2-8mmHg;
体重每减10kg,可降血压5-20mmHg;
坚持中等强度的运动,可降血压4-9mmHg;
限制饮酒,可降血压2-4mmHg。
但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降压效果有限,真正的高血压还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对新发生的1期高血压(血压值不超过诊断标准10mmHg),而且不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可以先调整生活方式,比如减盐、减重、戒酒等非药物疗法治疗;如果非药物疗法无效,可启动药物治疗;如果同时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那一旦确定高血压的诊断,就应该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积极启动药物治疗。
首先,应树立高血压需要终身管理的理念。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目前的医学无法根除,只能终身治疗。通过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综合管理,将血压控制达标,不出现并发症才是正确之道。
第二,高血压不是肺炎,降压药也不是抗菌素。肺炎由细菌引起,抗菌素消灭了细菌,肺炎就能够治愈,抗菌素就可以停药。而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改变不了,只能长期维持用药。
第三,降压治疗的原则是平稳降压,降压药应按时口服,而不能按需口服——血压高了吃、血压正常了停。用降压药后血压正常了,是药物作用达到的一种平衡,停药,意味着平衡被打破,血压肯定就会再次升高。
降压治疗的历史有80年,先后出现过许多降压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5种一线降压药:利尿剂、地平类(CCB)、沙坦类(ARB)、普利类(ACEI)和β-受体阻断剂,都是大浪淘沙的结果,疗效肯定,副作用都已经很小。即使降压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与高血压的危害比微乎其微。孰轻孰重,毋庸多言。
每一种降压药都有固定的药物半衰期,作用维持时间基本上也是固定的。其中氨氯地平类、沙坦类和普利类都是长效药,一天一次服药即可。每天按时吃药,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是稳定的,对血压的控制也是平稳的。而按需用药的结果是,高了降下来,停了再升高,血压总是处于忽高忽低的波动中,而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并发症大多数是在血压波动的情况下发生的。
我一直在和患者讲,对待高血压就如同对待近视眼。眼睛近视了,怨天尤人没用,哭天抢地更没用。老老实实的戴上眼镜,将视力矫正正常,不影响工作生活就OK了。降压药就是近视患者的眼镜,戴一辈子眼镜的确不方便,可谁让咱近视呢?
高血压患者,这么吃药很危险,你还再做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